3 保持端粒长度

3 保持端粒长度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如同生物钟,与生理年龄的大小密切相关。细胞每复制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点,最终会由于端粒过短而导致细胞停止分裂。理论上,端粒越短,意味着细胞剩余的寿命越短。

意大利国立衰老健康科学研究院的Giacconi 等人,用从超级百岁老人、百岁老人和百岁老人后裔全血中分离纯化的DNA,测量端粒长度,结果发现这些人与普通老年人相比,能很好地保持端粒长度的稳定。大多数百岁老人的端粒长度可稳定保持20年以上,相当于60 岁普通人群的端粒长度[12]

在健康医学中,除了第7 章提到的使用TA65 修复端粒长度和上一节描述的通过性激素提高端粒酶活性的方案外,也可通过运动使端粒得以延长。

2017年,美国杨百翰大学的Larry A. Tucker 教授在Preventive Medicine 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显示,运动是减缓衰老的一种切实可行办法,至少可在细胞水平上降低衰老程度[13]。Tucker 的课题组以美国男性和女性为研究对象,发现运动量越大,发生生物学衰老的速度就越缓慢,这是许多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的关键因素之一,令他们的日历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

Tucker 教授的论文题目是《美国男女的体育活动与端粒长度:一项NHANES 研究》,NHANES 是“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缩写。从这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坚持高强度运动人群细胞中的端粒长度,比中强度运动的人群或长期久坐人群细胞中的端粒明显更长。

Tucker 教授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运动量较大的成年人,与运动量较少的成年人相比,细胞中的端粒相对较长,理论上前者比后者的寿命可多延长7~9年。他们按照每周5 天,男性每天40 分钟慢跑,女性每天30 分钟慢跑的运动量,评估了5 823 名参与者的运动量高低,并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端粒长度与运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数据表明,久坐人群的端粒最短,比运动量较大人群的端粒少了140 个碱基对,但与运动量较小的成年人相比,端粒长度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延缓端粒长度缩短的确切机制还没有明确结论,但Tucker 认为这个过程可能与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之前曾有一些研究支持这个观点,认为持久运动可以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14]

从Tucker 教授的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有规律的运动之所以能帮助降低死亡率并延长生命,是由于端粒缩短的速度减慢,因此如果希望自己能够比同龄人活的更长,就必须尽可能地增加日均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