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运动康复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日常运动水平与癌症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运动还能帮助癌症患者从化疗、放疗、手术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中快速康复(图8.4)[34]。
(1)乳腺癌
2015年欧文等人在《临床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时产生了关节疼痛,通过3 个月适当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使症状显著减轻,12 个月后关节疼痛评分平均下降30%[35]。具体实施的运动方案包括:每周两次的力量训练和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组患者的最差疼痛评分平均下降1.6 分,而对照组只下降0.2 分(p<0.001),这两组的平均最差疼痛评分分别为5.6 分和5.9 分。

图8.4 运动可帮助抗击癌症
(2)前列腺癌
科米等人2015年在《肿瘤护理论坛》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在给患者更多情感上、社会上支持的同时,在教练指导下的分组锻炼可以明显加快前列腺癌患者的康复速度,全面提高身心健康水平[36]。
(3)白血病
2009年巴塔利尼等人在《整合癌症治疗》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体育运动对患者的体重、生化指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状态的影响,也分析了运动是否能改善疲劳、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等[39]。
研究发现每周3 天,每天两次持续30 分钟的运动锻炼,可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评分(p=0.009)、疲劳评分(p=0.009)和抑郁评分(p=0.023)得到显著改善。
(4)肺癌
贝德等人最近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数据表明,体育运动应该成为肺癌患者治疗的一部分。因人而异的运动方案可以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和缓解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有助于快速康复,恢复正常生活[37]。
该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癌患者希望了解在肺癌临床治疗结束后,如何进行有助于康复的体育运动,而健康医学中心的运动师可以指导他们制订科学的个性化运动方案,加速体质改善和康复的速度。
(5)头颈癌
2013年McNeely 等人在《印度医学杂志》发表的实验研究,对运动与接受了放、化疗的头颈癌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估,参与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患者共48 人。运动组在放、化疗后持续进行6 周体育锻炼,而对照组则不参加运动锻炼。研究终点包括6 分钟行走距离(6MWD)和36 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
研究数据显示,运动组患者6 周后的6MWD 提升了42 米(p<0.05),而对照组却减少了96 米(p<0.001)。运动组的体能和精神状况评分都有所上升(p<0.05),而对照组的体能(p=0.064)和精神评分(p<0.05)均有所下降[40]。
(6)结直肠癌
2013年坎贝尔等人在《临床肿瘤学》期刊发表的研究证实,久坐和运动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康复和总生存期(OS)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38]。每周从事代谢当量(MET)大于8.75 小时(相当于每周150 分钟快走)体育运动的结直肠癌患者,与MET 小于3.5 小时的患者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而每周静坐超过6小时的患者与不足3 小时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有较大上升。
(7)胰腺癌
2014年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对一名49 岁的男性胰腺癌Ⅱb 期患者,进行了体育运动在患者接受辅助性化疗期间对提高疗效和康复速度的积极作用的评估。进行该研究的科米教授团队要求该患者每周进行两次对抗训练和有氧运动。这位患者在6 个月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出席率为63%)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规定的运动训练,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在第3 个月和第6 个月分别测量患者的体适能、生理功能、睡眠质量、疲老感和心理压力等,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比开始实施运动方案之前有显著改善[41]。
(8)脑癌
2014年威廉姆斯等人在《运动医学与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他们使用“全国跑步者和步行者的健康研究”数据库,回顾性研究了运动与脑部肿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他们在纳入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等多变量后,发现每天进行1.8~3.5 MET-小时和3.5MET-小时以上运动的脑癌患者,比每天低于1.8MET-小时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43.2%和39.8%。脑癌复发死亡风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在跑步和快走等运动中能量消耗的明显增加,导致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和增强 [44]。
(9)多发骨髓瘤
迪肯大学2013年发表了关于体育运动对多发骨髓瘤患者康复利弊的研究。参与该研究的克雷克等人预测可产生的正面作用是改善心理和社交健康,负面作用是患者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康复的速度较慢。
参与该试验的多发骨髓瘤患者包括55 位男性和46 位女性,他们都进行了徒步、园艺工作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其中大部分女性患者和接受了自体细胞移植的患者,从运动中获益较大[42]。疼痛是接受了放、化疗的多发骨髓瘤患者参与运动的主要障碍。
(10)肾癌
美国欧内斯特·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14年在《体育锻炼中的医学与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运动锻炼是罹患肾癌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进行这项研究的威廉姆斯教授团队在考虑和纳入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发现每MET-小时/周当量的慢跑或徒步可以使肾癌发生/复发的风险下降1.9%(HR,0.981; 95%CI,0.964~0.997)。
与体育锻炼时长和强度低于运动指南标准的人群相比(<7.5MET-小时/周),达到指南标准的人群肾癌发生/复发的风险下降61%,运动量高于指南标准1~2倍和2 倍以上的人群,肾癌发生/复发的风险分别下降67%和76.3%[43]。
(11)子宫内膜癌
严重肥胖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上升37%,超重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如果每天进行30 分钟中高强度运动,维持正常的BMI 指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可以下降59%,也能预防子宫内膜癌复发[45]。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英国剑桥大学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近年来的研究数据都支持这一结论。
(12)宫颈癌
纽约大学的Szender 教授团队2016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证实,缺乏运动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较高。他们总共分析了128 例已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和尚未确诊的512 位疑似宫颈癌患者的数据,在根据多变量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之后,发现不经常运动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较对照组上升了200%(OR,2.16),而两组经常进行专业体育运动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基本一致(OR,1.02)[46]。
此外,通过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和助力训练运动,也能帮助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效康复[47]。
1)主动训练: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每个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初始、中间和收尾阶段),对患者肢体施加相反的力量,令其对抗阻力。这种主动训练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控制能力,使肌肉的收缩力、爆发力,尤其是耐力显著增强。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出现气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中断训练或减小运动量。
2)被动训练:在患者疼痛区域由远及近使用有节律的缓慢、轻柔手法,进行关节活动,也可对患者略加牵引并对其关节施压,但任何动作都不应造成创伤。这种被动训练适用于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3)助力训练:患者本人或康复治疗师通过特定训练器械提供的助力完成运动(图8.5),包括使用球类辅助器械进行下肢运动训练。这种以辅助运动为主的功能训练方式,适用于肌肉尚未完全麻痹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患者能够主动用力,可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图8.5 运动可帮助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