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象

第二章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象

中国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1979年以来,中国各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大潮中风起云涌,投入了民族国家建设,从而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现代化浪潮冲击了整个少数民族社会,促使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密切接触和相互融合,推动它们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和历史阶段。

纪录片就是要真实地记录时代、记录历史、记录文化,不能歪曲、捏造甚至虚构。一如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汉元所言:“在评估纪录片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时候,应该把史料价值放在第一位。换言之,务必坚持客观、公正、真实。这应该是制作纪录片亘古不变的原则。”[1]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李春武同样写道:“纪录片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进入了纪录片的镜头就已经成为历史,它不能像故事片那样设计和制作情节,也不能像科幻片那样去描绘和构想未来,但它确确实实是我们国家的足迹、民族的足迹、人民的足迹。”[2]进一步来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不仅要努力抢救那些“正在消亡的世界”,而且要尽力拍那些“正在变化的世界”。这些“正在消亡的世界”与“正在变化的世界”,在纪录镜头中都转换成了一种影像世界,这种影像世界传递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中国形象,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走过的足迹,这种影像同时也完成了对各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综合呈现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