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经济形象
就整体经济活动来说,中国经济状态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由具体经济门类或现实产业部门所反映。各国经济门类通常都被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大类。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较为广泛,也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经济分类具体如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15]。
由此,若对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做一次分析,首先要考察纪录片是如何再现三大产业的,即如何再现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交通、财政、税收、金融、商业贸易、能源开发、信息产业或高科技产业等经济部门或行业的。
与此同时,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是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与生活的,它更集中于展现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研究即要重点分析民族经济生活、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民族经济生活的比较研究、民族经济政策、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与一般规律等问题。一旦落入到微观或具体层面,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研究即要分析少数民族家庭经济、乡村经济、城镇经济、县域经济,以及少数民族区域农、林、牧、副、渔、能源、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发展状况。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各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是整体中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是整体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商品经济、工业化、民族贸易、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人口、民族文化、WTO、科技进步、利用外资、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西部大开发、贫困与扶贫、民族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法制化建设等整体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概言之,本书可以从经济部门或行业的视角,以及区域经济活动、战略规划视角,来解读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所呈现的少数民族经济形象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形象。值得补充的是,在对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进行经济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因为少数民族经济中蕴含着丰富政治内涵以及文化内涵,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最终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另外,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诸如山地文化、干旱半干旱农业文化、高原文化、草原文化,它们都与自然环境、经济类型相互关联,且相互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