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文化形象?

一、如何把握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文化形象?

古今中外,“文化”一直被不停地定义与阐释着,不同主体与视角下的定义与阐释也是不同的,多样且复杂。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曾将“文化”定义分为“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三大类别,但他主要强调的是文化的社会整体性,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20]与此一致的是,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曾把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他如此论道:

据我们看,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方面:

(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

(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是。

(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

我们人类的生活大致不外此三方面,所谓文化可从此三方面来下观察。[21]

换言之,“文化”可以划分为“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更为清晰地把握和解释文化行为,从而有助于确切地把握和解读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中国文化形象,本书接下来将“社会文化”统合进入“精神文化”,而主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对民族影像里的文化形象进行一些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