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性别、城乡、民族
2025年10月14日
第三章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里的性别、城乡、民族
面对同一自然地理或社会空间,不同影像所展现的形象却是不一样的,或是秀美山川,或是艰苦生活,或是光辉成就,或是边缘面貌。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所记录的少数民族空间与场域往往是边远乡村,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毕竟少数民族聚集区往往处于边疆欠发达地区或相对后进的农村。然而,中国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城市化、城镇化早已获得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少数民族普通人也不断涌入各级城市求学、打工、谋生、工作、定居,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对于这些社会现实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不过问题在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依然是更多地或者说静止地将少数民族、农村相提并论,这种少数民族与农村社会的影像并置处理是否暗含着一种更深层面的二元对立思维,换言之,男性与女性、城市与乡村、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现代叙事与原始神话、先进与落后、驯服与野性、西方与中国、市场与国家……这种潜意识的二元划分思维是否支配着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内在拍摄与相关叙事。这一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中国形象既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既有城市形象,也有乡土形象,既有主流形象,也有民间形象,既有外在形象,也有内在精神。基于此,本章将重点考察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是如何呈现性别、乡村和民族的,这既是对前一问题的回应,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特定内容、影像生产理念之间勾连的窥探,也是对当代民族影像中国形象展现的一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