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 周晓陆(西安美术学院)

2018年10月27日,在西安美术学院召开了“第四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釉陶艺术展”,考古界、文物界、古陶瓷界、艺术史论界数十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古代釉陶、古代瓷器多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这次研讨会的大部分成果,就反映在这部学术论文集里。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我有个主题致辞,现在本部文集的编委会让我把这个致辞,稍加改动,作为文集的前言。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既是老生常谈,也略加一些延伸的意见。

第一,陶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占有绝对性重要的地位。因为人类在一万多年以前,最近见到报道,也可能从两万年以前,在农业的产生发明、稳定定居实现的同时,第一次“获得”了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陶器。在材料的创新史、技术发展史上,“制陶”的意义甚至超出了农业(只是由采集发展成为可控产业)和定居(居栖方式的变革和质量提高)。定居、农业、制陶业,反映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革命性飞跃,人类的后代将永远享受着这些革命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陶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后来的瓷器也好、金属器也好、玻璃器也好,它们的产生实际上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都受到古代制陶工艺的启发和影响。现当代无论再复杂的物质材料,从历史溯源的角度看,又何尝不能看作是古陶的子孙后裔呢?所以开展古陶的专题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第二,陶的诞生,不仅仅提供了社会生活实用的器皿,同时又为人类拓展了艺术创造的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艺术语言。首先,陶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界本来所没有的新的艺术材质,刺激了人类的审美创造能力维度;其次,反映了人们的器用造型、设计审美,人们把自己对适用的、美好标准的表达,赋予多种美的器物造型,有些成为其他材质艺术品的“祖型”;再次,人们通过施彩、上釉,进一步将陶器美化,做到了立体与平面的美的表达的综合;最后,陶器器类、材质和敷彩装饰,无不强烈地表达了一定时空的特点,成为全世界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审美表征。人类社会史的研究不可能离开艺术史的研究,在此意义上,陶之美的研究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以研究人类物质文化史为己任的中国考古学会已有十余个专业委员会,但是居然没有艺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美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有的考古学家可能不具备艺术素质,也不知道人类历史所有的活动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当中,近乎全部都是受到艺术或审美的因素所影响、刺激和造就的,这真是一个很关键的不足与缺失。陶之美,是一个很好的审美史的切入点,更加让人们时刻感觉到这种探讨研究的重要性,把美的历史回播到人间去,把美的创造告诉每一个人。

披览拜读作者们的发言与稿件,总会获取种种学科的心得体会。当然这种个人的心得体会,又将很快地成为务去的陈言,包括这篇前言,这是肯定的!因此,盼望各位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人,勇猛精进,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总结、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