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
北宋时期耀州窑的支垫具主要有垫饼和垫环两种。圆形垫饼是用耐火泥团压扁制成的,圆环形垫环则是用耐火泥料搓成条再弯成环形制成。这两种支垫具放在坯件的足底,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坯体倾斜变形,同时也能够将坯体支高于匣钵,防止在烧造中发生粘接。
该时期耀州窑的支烧柱有圆柱形、束腰圆柱形、上细下粗的梯形柱等,材质都是高温耐火泥料。在这几种支烧柱体上,能够明显地看到经过拉坯轮制而产生的螺旋凹凸纹。
这一时期的匣钵有筒形和M形漏斗状两种造型,以M形漏斗状为主。M形漏斗状匣钵多用来承烧碗、盘、碟等圆器类,另有筒形匣体,发现的数量比M形漏斗状少,多用来烧制瓶、罐、炉等琢器。M形漏斗状匣钵的装烧法,均为一匣钵装一器。筒形匣钵的装烧法,除一匣钵装一器外,有一匣钵套装二器以上的装烧法,也有二匣钵互扣装一件器物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