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一)北宋时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北宋早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的突出特点是细线划花工艺的盛行。细线划花是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刀具于坯体表面垂直深划出花纹的装饰工艺。这种用刀划花的手法使纹样清晰灵动,充分体现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运用工具的创造力。该时期装饰纹样线条流畅、结构紧凑而简单大方,多数依据自然风景及民俗事物展开制作,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艺术个性。[10]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纹样有:龙纹、凤纹、花鸟纹、莲蓬纹、对蝶纹、鹦鹉纹、波涛纹等。

到了北宋中期,越窑流行刻花装饰,这种装饰工艺一般采用斜刀,一刀刻成。最流行的装饰是在碗、盏等器具的外底腹雕刻莲花瓣,也有少部分选择雕凤纹。[11]

北宋晚期,之前流行的线刻已逐渐走向衰落,粗劣的线刻也反映出了匠师的绘画水平与北宋早期相比已经严重的下滑,构图杂乱,主题不明,更缺乏艺术性。另外,莲瓣纹雕刻工艺逐渐退化。莲作为装饰题材在越窑青瓷中十分常见,北宋早期莲花的雕刻十分清晰,并且主次分明,但到了后期,雕刻技术日渐衰落,叶脉和莲花纹样的轮廓线都变得十分模糊,无法辨认,同时刀法也十分地不规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