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视域下文字瓦当的应用范围
秦的文字瓦当出土以陕西为主,目前所见考古出土以秦雍城遗址为多。在探讨文字瓦当的出现时间上,涉及不同专家对于文字瓦当的具体定义和归类中,是以文字出现在瓦当装饰中为标准,还是以文字作为瓦当的主要纹饰为标准。尤其是在早期的探讨中,主张文字瓦当出现在汉代的主要依据就是以文字为主要纹饰的。[3]但是,笔者认为,从文字出现在瓦当装饰面中,可能就不是纯粹的作为装饰纹样的,它在出现之初就暗含着人们的某种观念和意识。因此,对待文字瓦当应和其他纹样瓦当有不同的思考角度,首先应该是它的思想性,其次才是装饰性。由此,笔者认同周晓陆等人关于文字瓦当出现于先秦时期的论断。[4]
目前所看到的较早的文字瓦当有临淄齐古城采集的“齐天”半瓦当,二字为当面主纹饰,篆书,右读,之外为弦纹,之外为边轮。[5]凤翔秦雍城遗址采集的有“年宫”“棫阳”“蕲年宫当”“槖泉宫当”“来谷宫当”“长生无极”“巨杨冢当”“万岁冢当”等。[6]
汉代文字瓦当大量发现于陕西地区,尤其是汉长安城遗址。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曾经出土“与天无极”“与天”“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等文字的瓦当5件,[7]应为西汉中期之物。四号宫殿遗址曾经出土4件瓦当,3件为“长乐未央”,1件为残存的“无极”。[8]长乐宫的凌室遗址出土的均为“长生无极”瓦当,[9]应为西汉早期到新莽时期。曾经采集于建章宫的“汉并天下”“延年益寿”瓦当(汉宣帝时期还曾经在建章宫飨宴呼韩邪单于。因此这两块瓦当在武昭之际的可能性最大,晚至宣帝以后的可能性极小)。[10]1974年在建章宫遗址还曾出土“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铭文砖。[11]汉长安城城门处发现的瓦当有“长乐未央”“都司空瓦”,时代都在西汉时期。[12]1973年在太液池遗址出土“与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和“同光”“□奠时”铭文砖,[13]从同出石鱼判断,当为武帝时期。汉长安城西南角遗址出土文字瓦当23件,其中22件为“长生无极”,1件为“都司空瓦”,[14]建筑时间判断为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大量的“上林”瓦当出土于上林苑之内。[15]
出土于汉长安城的瓦当还有“右空”“右将”“佐弋”“上林农官”“宗正宫当”“都司空瓦”“八风寿存当”“寿成”(此二者为长乐宫所出)、“平乐阿宫”“宫”等,均为宫室官署用瓦。而“乐哉破胡”则是武帝时期用瓦。还有出土于建章宫以西的“涌泉混流”,宗庙用瓦的“永承大灵”,西庙所用瓦“高安万世”。[16]
1956年,在西安北郊徐家湾秦兴乐宫旧址上,出土了“千秋万岁”“长生未央”“长生无极”“长乐未央”四种文字瓦当,应为西汉初期至中期用瓦。[17]
西安南郊曹家堡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则出土有8件“延年益寿”瓦当。2件“千秋万岁”瓦当,及“长乐未央”“长生未央”瓦当。小土门遗址则出土5件“与天无极”瓦当,及“长生未央”“千秋万岁”瓦当。枣园遗址则是以“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为主。沙坡遗址出土9件“长乐未央”瓦当。[18]
陕西咸阳附近秦兰池宫遗址出土的“兰池宫当”,当为西汉时维修用瓦。[19]
陕西泾阳县谷口宫遗址出土的2件“宫”字瓦当,当为西汉时期修葺时用瓦。[20]
陕西周至县长杨宫遗址采集或出土有“宫”“汉并天下”“长乐未央”瓦当。[21]
“1940年宝鸡市东关修铁路时,曾掘出一大批,约有万余片,以‘千岁’为最多,‘万岁’次之,‘千秋’仅十余片……‘临渭’一品”[22],除大量“羽阳千岁”“羽阳万岁”外,还有“羽阳临渭”“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发现于此。
在兴平市旧黄山宫遗址出土有“黄山”瓦当。附近马嵬镇出土有“嵬氏冢舍”。[23]
甘泉宫遗址出土有86件“长生未央”瓦当,以及“长毋相忘”“千金宜富贵”“卫”瓦当等。[24]
位于陕西华阴的京师仓遗址出土有“华仓”3件、“京师庾当”3件、“与华相宜”5件、“与华无极”37件、“长乐未央”12件,另有“千秋万岁”“京师仓当”“大富”等。[25]
“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出土地点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阿房宫遗址、咸阳杨家湾(长陵)附近等。[26]
汉代帝陵用瓦主要发现有“长陵西神”“长陵东当”“屯美流远”“嘉气始降”“道德顺序”“永奉无疆”“亿年无疆”“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等。
在河南郑州附近的荥阳古城遗址发现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长乐未央千秋万世昌”“长乐未央大富之当如意”“长生无极”“高安万世”“亿年无疆”瓦当。[27]固始遗址出土有“长乐未央”瓦当。[28]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有“上林”瓦当,函谷关遗址出土有“关”字瓦当。
在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考古中,第二处宅院主屋发现4件“益寿万岁”瓦当。1件残“益寿□岁”瓦当。[29]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旁近的濮阳马庄遗址出土有“千秋万岁”瓦当。[30]
山西夏县禹王城遗址、洪洞古城址出土有“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瓦当。[31]天马-曲村遗址出土“眴氏祠堂”瓦当1枚。[32]
山东地区出土的文字瓦当以“千秋万岁”居多,在泰安、高密、章丘、临淄的汉代遗址均有发现,基本都是采集品。在临淄地区还出土“吉羊宜官”“青春万祚”“万岁未午”等文字瓦当。[33]
河北邯郸古城遗址出土有“千秋万岁”瓦当。[34]元氏古城遗址出土“常山富贵”瓦当。
天津地区出土的多为“千秋万岁”瓦当。
内蒙古包头召湾47号木椁墓填土中发现多枚“单于天降”“单于和亲”“四夷咸服”瓦当,表面涂朱。吉语瓦当有“千秋万岁”“千秋”等。[35]
辽宁辽阳三道壕汉代聚落遗址在发掘清理的6处居住址中,第一居住址房址出土有“千秋万岁”瓦当2枚。[36]辽宁建平西胡素台古城址出土“安乐未央”文字瓦当。[37]丹东鸭绿江古城址出土“安平乐未央”瓦当。绥中石碑地遗址出土有“千秋万岁”瓦当。[38]
福建崇安汉城出土的吉语文字瓦当,有新店古城遗址[39]和崇安古城遗址[40]出土的“万岁”“常乐”“乐未央”“常乐万岁”等。
安徽出土的文字瓦当主要有寿县出土“千秋万岁”、阜阳出土的“汝阴宫当”[41]和“安乐富贵”瓦当。江西都昌郭阳城址出土有“万岁”文字瓦当。
广东地区以“万岁”瓦当为多,在南越国宫署建筑遗址、澄海龟山汉代遗址、徐闻县五里镇汉代建筑遗址等中都有出土。
文字瓦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汉代种类和数量都大为减少,以四字居多,也有六字或更多的。铭文主要有吉语和纪年两类。[42]吉语瓦当如在内蒙古石子湾北魏古城遗址、武川县乌兰不浪土城梁村古城遗址、河南洛阳、河北临漳、山西大同等地出土多件“富贵万岁”瓦当,当面布局基本相同。山西大同出土的“传祚无穷”、河北邺城出土的“大赵万岁”、陕西靖边统万城遗址出土1枚“永隆”等,山西阳高采集的纪年瓦当如“□□太□四年”、吉林集安则发现如“丁巳□□□□岁□□□□□□万世太岁在丁巳月廿四日”等多字句的瓦当,申云艳分析当为墓上建筑用瓦。
南北朝之后,文字瓦当几近消失,少有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