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史教学发展的探索
经过走访和调查以及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陶瓷艺术史课程中可以做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其一,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参与经历是很难留下印象的。常常印象不深刻的内容也很难被应用到创作实践中。如果一门课程给学生留下极少印象深刻的内容,也就很难被学生重视。一门重要的课程如果被忽视的话就会造成专业结构上的缺失,而影响水平层次的提高和长久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在短期的课程作业汇报展中暴露出来,也会在长期的毕业作品展中暴露出来。怎样让学生主动呢?就是让学生参与,例如让学生搜集某个遗址陶瓷作品资料或文献,制作成PPT并在课程中分享,老师给予点评并引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学生只有经历了,才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能体会教师的辛劳,分享的时候能体会讲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会在后面的课程中更加珍惜教师的劳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二,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用眼动手的机会。如果陶瓷艺术史课程一直由教师讲授,这样的模式是很难让学生持续关注学习的。笔者认为,虽然陶瓷艺术史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并不是说不可以有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在陶瓷艺术史课程中其实是可以借助陶艺专业其他实践教学条件来补充理论课程的不足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陶瓷艺术史课程中讲授到的重要器型或是纹样甚至是釉色都可以通过类似绘画课程中的临摹来让学生体验,模拟生产水平落后条件下复制某一阶段代表性的陶瓷,会加深学生对陶瓷的认识,从而激发深入学习陶瓷艺术史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陶瓷艺术史课程与其他实践课程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其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介入更多的角度与方向。在陶瓷艺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陶瓷作为文化学习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以陶瓷的文化作为主线的引领是主要的方向。但是,文化的引领应当是多方向、多角度的。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陶瓷艺术史课堂中会带某一时代的某一种瓷片,让学生亲手触摸,让学生对瓷片的釉色和胎体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学生只能看见图像而无法摸到实物的局限。这是很好的办法。因为陶瓷易碎,让学生触摸陶瓷器很难保证安全问题。但是学生摸不到实物是很难对作品有深刻理解的。在陶瓷艺术史中,这对陶瓷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总结的陶瓷鉴定要领“型纹釉款”(造型、纹样、胎釉、款识)如同中医的“望闻问切”,摸不到东西是很难对陶瓷有深入认识和判断的。因此,在陶瓷艺术史课程中引入鉴定学的相关角度和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与陶瓷密切相关的图案、书法篆刻、色彩、民俗相关学科都可以介入到教学中,丰富陶瓷艺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形成专题性的内容,就不会给人以单调乏味感,从而激起更多的学习兴趣。陶瓷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陶瓷又与饮食和风俗有很密切的关联,例如茶道,关于陶瓷器具的使用方式和人的行为介入到陶瓷艺术史中让学生懂得学习,也要懂得生活。
其四,有效利用区域文化资源,让课程更有特色。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往往来自它所在的区域。其实开设陶瓷专业的高校常常是依靠当地优势来发展专业的,因此在教授陶瓷艺术史课程时应当适当偏重当地相关阶段陶瓷艺术史的内容,让课程更有特色。中国陶瓷产区瓷窑遍布东西南北各地,因此讲陶瓷艺术史,每个地区基本都能涉及,教师可根据高校所在地区利用当地的博物馆和陶瓷遗址给学生以宏观的视野,又有身临其境的课程。另外,对于陶瓷艺术史的认识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从考古学角度讲陶瓷艺术史,也可以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讲陶瓷艺术史,还可以从艺术学的角度来讲陶瓷艺术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陶瓷艺术史,这个课程就会丰富起来了。
其五,让课程成为持续性的学习。因为授课时间短,学生在短期内往往很难深入学习陶瓷艺术史,所以只有在课程中介入持续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持续性地学习陶瓷艺术史。笔者认为在课程期间安排一两次对陶瓷遗址或是博物馆的考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陶瓷艺术史课程教学中在课堂讲述的同时也介入了相关的参观考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引导和现场的讲解不够。多数的情况是教师把学生带到博物馆或陶瓷遗址之后简略介绍或强调安全就让学生自行观摩博物馆展品,缺乏引导和较为深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当然,有些教师会在参观一些陶瓷产区时请专业的人员来讲解甚至示范,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是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效果会更好。例如学生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除了有讲解外,能让学生复制体验一下制作和自己体量差不多的兵马俑,学生会有怎样的感想和体会呢?又会怎样来看待有体验的陶瓷艺术史呢?更重要的是当陶瓷艺术史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还会经常看展览、看博物馆,游览与陶瓷艺术相关的遗址和艺术区,如果在课程中学会方法,学生肯定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那么陶瓷艺术史课程将会变成伴随陶艺专业学子一生的课程,他们也会受益一生。
如果一个课程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这门课才能成为真正重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