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版画刻本“耕织图”的盛行源于统治者对农耕、养蚕为主的立国之本愿望的诉求,它既体现了治国安邦之需的正面引导,又以图文并茂的极好方式实现了对“耕”与“织”过程的详细阐释,对百姓而言,是真正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科范本,也是有着自上而下普遍需求的必然结果。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康熙五彩瓷“耕织图”作品的产生,正是基于这一积极思想背景对刻本“耕织图”的延续和发展,聪明智慧的景德镇窑瓷画艺人对刻本“耕织图”的借鉴和改良是多形式和全方面的,在遵循图像规范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结合陶瓷材质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成功地实现了从纸上绘画到瓷上绘画、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或是再现地摹写形式,或是遵循陶瓷特点的改良和创新形式,在积极借鉴版画刻本“耕织图”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五彩瓷的艺术特性,使之成就了康熙五彩瓷的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