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复色低温铅釉陶器的考古学观察
2025年09月26日
汉代复色低温铅釉陶器的考古学观察
□ 王天艺(西北大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出土的汉代复色低温铅釉陶器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此类釉陶器的分布情况、流行年代、烧造和施釉工艺、艺术特色以及不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其基本发展脉络,并初步认为汉代复色釉陶施釉工艺可能是后世三彩釉陶施釉工艺的源头。
关键词:汉代;釉陶;复色釉;装饰工艺;唐三彩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在河南济源、陕西宝鸡、延安等地区发现了一类较为特殊的汉代釉陶器。此类釉陶与以往学界习见的汉代单色釉陶不同,系于一件器物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釉色的多色釉陶,李知宴先生最早将其于汉代釉陶大系统中辨识出来,称其为复色釉陶。[1]这类釉陶最早发现于宝鸡斗鸡台汉墓中,囿于当时的学术背景,苏秉琦先生仅将其归入釉陶大类中,并未认识到此类釉陶的特殊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河南济源、陕西宝鸡和延安等地区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复色釉陶器,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引起了学界关注。[3]近年来,随着新考古资料的不断面世,使得汉代复色釉陶器的基本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本文在对已发表汉墓中出土的复色釉陶器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参考各地公私博物馆此类藏品资料,拟对其分布区域、地区特点、烧造施釉及装饰工艺、流行年代以及其与后世釉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