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钧釉瓷

(五)钧釉瓷

本文将具有钧窑风格的瓷器统称为钧釉瓷器,釉色主要有天蓝、月白、天青等,出土数量较多,器型主要是盘(碟),其形制为口沿内收成直口或微敛,弧腹,近底处内收,圈足宽而矮。钧釉瓷器素面者占绝大多数,一般运用釉的窑变来制造装饰效果,如“蚯蚓走泥纹”和各色色斑等。北京房山良乡镇窖藏出土的12件盘圈足底大多有墨书“兀剌赤王”,都是实用器物,较为清晰地表明器物主人应是蒙古人,同时也说明了汉文化对蒙古族的影响。

一般认为钧釉瓷的主要产地是河南地区的钧窑系窑场,考古表明它们以禹州神镇钧台窑为中心窑场,广泛分布于临汝、郏县、新安、鹤壁、安阳、林州、浚县、淇县等地,时间跨度从宋一直延续至元明之际。此外,经过数十年的发掘调查,山西浑源的大磁窑、青磁窑、界庄窑,北京房山磁家务窑均有烧造钧釉瓷器的遗迹。考虑到北京良乡窖藏出土的钧瓷主要是日常生活所用性质的瓷盘,加之该窖藏出土器物所反映器物主人为蒙古化的汉人“刘安定”,大概属于当时当地的富裕人家,推测该器物很有可能是磁家务窑烧造的,属于本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