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论
吐鲁番居于古代西域天山南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是早期多种文化交会的十字路口,为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彩陶的纹饰与符号,反映出人类社会特定时期的纹饰思维程度和特征,是丝绸之路早期文明的表现。从目前所发现的洋海墓地彩陶纹饰发展演变规律来看,说明吐鲁番早期的彩陶艺术不但受到黄河流域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时代特征。古代吐鲁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流和发展,这也再次证明吐鲁番早期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洋海墓地的出土彩陶还在不断地发现和挖掘之中,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研究。
专家点评:张朋川
非常高兴听到王小雄博士介绍新疆洋海墓地的彩陶。新疆彩陶的出土前后时间不长,分布范围很广,时间上限和下限也没有确定下来,因为新疆的问题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比起我们对甘肃地区彩陶的研究,新疆地区的彩陶研究是非常薄弱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一个墓地彩陶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在我们没有涉猎的学术范围里做研究,首先要建立起一个个的坐标点,再将这些坐标点连成线。如果缺乏这种点的研究,中国彩陶研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这篇论文非常可贵。
这里面提到新疆的彩陶远比甘肃的彩陶复杂得多,我们要认识到,现在我们有许多的想法都是在过去年代里产生的,新疆的这些彩陶,除了东边对它的影响,是不是还有其他文化的影响?我觉得提出这样的思索是可以的,这是一个问题。1976年,我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当时在玉门发掘了300多座墓葬,这些墓葬非常重要,出土了200多件青铜器以及中国最早的金器和银器。这里的彩陶也非常重要,我们发现新疆哈密村林场遗址出土的彩陶和火烧沟的彩陶非常像。当时我也画了一些图,虽然有一部分资料没有来得及整理,但我认为林场的那批东西可能是新疆彩陶的上限,距今3600年到3700年。如果这是一个坐标,我觉得洋海可以作为第二个坐标点,洋海也是应该有上限和下限的。
甘肃最后一个时期的彩陶是沙井文化彩陶,这个文化和沿海的文化有一些联系,这可以作为一个思考。这不仅是地域层面的关系,还有年代层面的关系。距今有5000年左右的东西与相隔了2000年的东西,是不具备类比性的。“对比”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一个本土的因素。新疆的彩陶里有一个本土的因素,在新疆博物馆看到两种器皿,一种是木器,一种是草编器,这种草编器的纹样可能对彩陶上的纹样产生影响,所以这种造型不一定非要确定是从哪里起源的,本身的因素加上其他多元因素才使其完备。我们不要单线条地看待一个事情,要看到综合的方方面面。我的观点不一定成熟,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