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薛国故城出土龙饰插件陶钫研究
□ 崔兴众(西安美术学院)
摘 要:钫作为古代器物中的重要门类,出现时间相对较晚,造型借鉴了锺、壶的形式。薛国故城5号墓出土的龙饰插件陶钫造型独特,陶钫的盖、颈部装饰单独制作的变体龙插饰。本文首先结合相关考古发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陶钫制作的时间为战国时期,其次对其独特造型和制作工艺进行了阐释分析。
关键词:钫;战国;龙饰;插件
1978年,山东省滕州市城南的薛国故城5号墓出土了陶鼎4件、陶鬲2件、陶壶4件、陶钫2件、陶甗2件、陶豆13件、陶盘2件、陶匜2件、陶杯1件、陶三足壶形器1件、陶鸟柱盘1件。该墓是一座单椁双棺墓,34件随葬陶器物放于椁内西侧,其组合为鼎、豆、鬲、壶等。[1]随葬器物中两件造型相同的陶钫造型独特,为考古发现少见。
陶钫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高55.2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4.2厘米,底径9.9厘米,重13768克。覆斗形盖,盖顶、颈部饰变体龙,变体龙均为单独制作后再插上去,钫体及龙饰施白色及浅黄色彩绘,钫体彩绘现已斑驳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