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檐前带当筒瓦

二、檐前带当筒瓦

4件,按筒瓦背纹饰不同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3件,“后端有子口,筒瓦背表前端呈素面,平整光洁,后端附贴半模制2组三角形山云纹,三角形云纹粘贴好后,将瓦面空隙的地方抹平。中部稍后处有一直径约2.5厘米大小的圆形瓦钉孔。”[3]

如果对纹饰叙述再详尽一些,按笔者所藏实物分析,筒瓦背表纹饰按照从前端当头至瓦尾的顺序,设计三段纹饰,第一段前半段为平滑光洁的素面,后半段为1组4图三角形山云纹,第二、三段为相互对向的各2组7图三角形山云纹。对于被称为的三角形山云纹,从细微纹样构图特征看,似应是从商周青铜礼器腹部的蝉翼纹演化而来(图7—图9)。

图7 当面底径26厘米、瓦身长94厘米

图8 当面底径26厘米、瓦身长94厘米

图9 当面底径26厘米、瓦身长94厘米

图10 当面底径26厘米、瓦身长94厘米

第二种,1件,笔者所藏。当面为双龙饕餮纹。瓦身纹饰亦分为三段,第一段大体与后两段长度基本相等,其前半段平滑光洁无纹饰,后半段为1组3个的三角山云纹。第三段与第一段纹饰相同,只是数量增加,为2组7个对向交错排列的三角山云纹。中间为一组平行排列的4个相同的抽象写意了的侧身团龙纹图案化纹样。不论是三角山云纹,还是抽象写意了的团龙纹,都有商周青铜器蟠龙、蟠螭纹的痕迹和遗蕴(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