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像中“自然的、基本的意义”的认定

(一)关于图像中“自然的、基本的意义”的认定

美国德裔犹太学者潘诺夫斯基把图像大致诠释为三步,第一步是为“前图像志描述”,即对图像“自然意义”的认定[1]。图像的“自然的、基本的意义”也就是指画面中的物体、人物、事件的具体形象以及人物的穿着打扮、神情举止和细节环境的描写等这些基本的、显而易见地呈现的图像信息。通过第一步骤“前图像志描述”,可以打开故事解读的第一扇门,以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清康熙1700—1720年景德镇窑五彩人物故事盘(图1)为例,书中一开始以常规的方法叙述瓷器中呈现的图像信息:“这件五彩瓷装饰瓷上,有一个带栏杆的花园,右侧有一块硕大的玲珑石,两棵树旁站着一位男子和一个男童,树下放着一个大水缸和舀水勺。而树上还有一个脱了鞋的男童把他的鞋子和扫帚一齐留在了地上。树下的男孩正通过一条绳线拉着挂在树枝上的红色木桶。”[2]这段话里较为客观地叙述了瓷器中呈现的“自然的、基本的信息”,并较完整地还原了人物、人物动态、景物、环境等。

图1 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图盘
高4.4厘米,口径27厘米,景德镇窑,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