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理性的批评
文人阶层在宋代显得尤为特殊,在“重文抑武”的国策下主导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与话语权。他们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介入器物的设计当中,并成为器物的使用者与评判者,通过自身的消费与审美趣味对设计活动产生干预与引导作用。对于符合者他们赞扬、推广,对于异议者他们提出意见、甚至批评。例如上文提到的省油灯,“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就是说不仅文人自己喜欢,还推荐给京城做官的朋友。再如蔡襄在《茶录》中对建窑盏的品评:“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从科学与美学多角度评价了建窑黑釉盏的优点。苏轼在札记中多次提到毛笔今不如昔,“近世笔工……妄出新意,择毫虽精,形制诡异,不与人手相谋。”直接批评追逐形式而忽视功能的做法。这种理性的评价之声不断地提醒、规范设计生产,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越趋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