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门前村名的来龙去脉
华州区赤水镇有个村子叫安门前。它西濒遇仙河,隔河与赤水街相望。
传说华山大仙陈抟老祖骑驴云游,过午时分,来到横跨赤水街与安门前的一座桥前,但见人声嚷嚷,一堆人正给一副箩筐内两个小儿施食,两个小儿一边狼吞虎咽吃着东西,一边小眼睛机灵地打量着面前的好心人。箩筐旁站立一位逃难的中年汉子热泪盈眶,双手抱拳:“谢谢各位,我赵某今后定要教子成才,保国卫民,报答各位恩人。”陈抟仔细端详两个男孩,不料大吃一惊。眼前箩筐内竟分明是两个真龙。陈抟又惊又喜,心想,我寻找多年,竟在这里相见,不由得诗兴大发,脱口吟咏:“两道金光耀长空,乱云飞渡闪双星。莫道天下无真主,且喜筐中两盘龙。七狼八虎空相斗,五代十国妄相争,赵家兄弟定乾坤,戡乱立宋歌升平。”
担筐汉子双手抱拳问其故,陈抟说道:“今日诗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这里有兵书数卷,愿赠二子,日后悉心攻读,不知是否接纳。”
汉子急忙接过所赠兵书,再三拜谢。陈抟骑驴远去。
这两个小孩就是后来东战西杀、平定了四百座城池,统一八万里河山,开创了大宋三百年江山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兄弟二人。
赵匡胤长大后喜爱下棋,舞枪弄棒,游山玩景,得知华山大仙陈抟棋艺高明之后,专程到华山拜会,不巧陈抟云游未归。
赵匡胤行至横跨赤水街与安门前的桥头遇见陈抟摆着棋盘,邀请路人下棋,赵匡胤十分高兴,应邀而坐对弈,两人约定:动子不悔,三战二胜,愿赌服输,若陈抟输了,从此不再为仙,与平民为伍;若赵输了,将华山赔给陈抟,尊陈抟为老祖。赵匡胤暗想,觉得自己一介草民,一旦赢了,威名天下,就是输了,华山也不是自己的,岂能做主易山!可陈抟心中有底,不料刚一开始,突然天降大雨,两人便转到赤水西头红庙,红庙是道教场所,幽静宽敞。两人摆开棋阵,下得难分难解。赵匡胤一步失误输了一盘。接着再下,依然不是对手,一败涂地。赵匡胤只好把陈抟尊为老祖,并立文书将华山卖给了陈抟。当时,赵匡胤还是一介草民百姓,他暗自侥幸地想:华山不是他的,输就输了,先哄了陈抟。

官道(遇仙村)安门前村段 高振强摄 2017.8
后人为了纪念大仙云落此地,把红庙叫作“哄庙”。把这座桥称为遇仙桥,河称为遇仙河,还在河的东岸修建一座寺庵,名叫遇仙庵。
遇仙桥往东二里左右有个村子叫罗家。早先村里人在遇仙桥东种地。由于路远,就在遇仙庵前搭庵子放农具等物。日久多有不便,一些人就迁居到此,渐渐形成一个村庄。因村庄在遇仙庵的门前,得名庵门前。“文革“中认为“庵”是“四旧”,同时想到北京有个天安门,将“庵”字改为“安”字,取与天安门相呼应之意,从此得名“安门前村”。
口述:白如璋,赤水镇(遇仙村)安门前村人
王建华,赤水镇(遇仙村)安门前村人
文字整理:罗文学,生于1941年11月,赤水镇(遇仙村)安门前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