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耐村与李岩村的古往今忆
毛沟村向南一里半是北耐村。北耐村是一个独立的村庄,原属毛沟,四四方方近似正方形,东西走向四道巷,公路通过村中间。该村1958年后分出,为金惠塬最小的一个行政村。金惠塬呈齿草形,向南弯,南北两头高,中间低,北耐在最低处。居民中有黄、刘、云、张等七八种姓氏,无大户族。
早先,村中一庙一戏楼。庙在村南破子沟北崖上,坐西向东。戏楼在庙东百米的大路旁,和庙垂直方向,坐南向北。1955年、1956年曾多次演戏,主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苏三起解》等传统折子戏。
该村先前手工挂面很出名,现已失传。村西有座小学校,规模不大。村中人畜饮水困难,村南原有两个涝池,一个供人畜饮水,一个淘菜洗衣用,现在已用上了自来水。
北耐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耕地677 亩,145 户,485 人,主导产业为干杂果、小麦、玉米、花椒,去陕北务工人多。2012年,人均纯收入5786 元。

李岩村在北耐村南一里,两村中间是原金惠乡政府和金惠中学驻地。
该村东有沟,西临坡(兴国、崔马),包括李岩、雷家河、南耐庄、罗家凹、李家湾等自然村。
瓜(坡)金(惠)公路自北向南从中穿过。路东有南南、南中、南北、雷河四个村民小组,路西有李家湾、李南、李北、罗东、罗西五个村民小组。
早先,该村两庙两楼。一座庙在南耐庄村东沟岸上,坐南向北三大间。有人曾拿过庙中东西,过后便出天灾人祸,甚至性命不保,人们都认为,是神在惩罚,祠庙竟被“神仙显灵”之说保存了下来,至今犹在。
另一座是天神庙,在罗家凹村口土崖下偏东,李岩小学最早就设在此庙。两楼是戏楼和过风楼。戏楼在南耐庄村西,过风楼在南耐、北耐的路中间,一间大房那样宽,青砖从下单裱到顶,共两层,下层敞开,人畜可过,后来因畏惧神灵,人不敢从下面行走,绕着楼过。
人畜饮水,解放前依靠东边金惠渠里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1978年,政府帮助在南耐庄村西南打了一口百米深井,解决了人畜饮水,桥(桥峪水库)东渠修成后也用桥东渠水。2004年前后,从金堆峪黑孤塔铺设管道引来了自流水。

(毛沟社区)北耐村东西走向巷道一角 高振强摄 2017.8
李岩村人才济济,原省人行副行长李崇斌、西工大毕业的兴平化肥厂党委书记李登科、北师大毕业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瑞礼、哈军工毕业的雷步舟、西北大学毕业的软件专家南君等都是李岩村人。

金瓜公路(毛沟社区)北耐村段 高振强摄 2017.8
李岩村南耐庄村是原金惠乡政府和金惠中学所在地。过去从这里顺金惠渠向南是小路,向西也是小路。
如今,这里向北有金瓜公路直通瓜坡,1975年改线,向南公路穿过南耐村中,直通金堆峪口。
李岩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耕地2600亩,485 户,2781人,主导产业为干杂果,2012年人均纯收入5716元。
邵拉雄
(华州区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