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村与安家桥名称的传说
相传,古代周文王是一个爱民的君主。他为了使自己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都要祭拜山神,为国祈福,为百姓祈雨。

(周村)安家桥 高振强摄 2017.8
有一年,天气一直大旱。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还是烈日炎炎,没有一丝要下雨的意思。老百姓急得到处烧香拜佛,祈求老天下雨。周文王微服私访知道情况后,于农历三月初八率领文武百官来到西岳下庙祭拜少华山神,为百姓祈雨。祭拜完毕,天降瑞雨,百姓欢天喜地,他们都说是周文王为民的诚心感动了少华山神,而天降大雨。
周文王这次不但祭祀西岳下庙,还要到西岳上庙祭拜华山神。因在西岳下庙遇雨而行走困难,文武百官还要在泥泞的道路上继续东行,到华山西岳上庙祭拜华山山神,为全国老百姓祈福。
文武百官一行人走到现在的吴家村桥头,罗纹河已涨了水,原来的木桥己不能通过。随行的官员把情况报告了周文王,文王说了句:“此桥误驾不能东行。”以后,百姓就把当地的村庄叫作“误驾”村,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群众叫转音为吴家村。
周文王看不能东行,就派人打探哪儿还能通过。当地一农人告诉周文王,往南二里还有一桥可以通过。周文王随农人指引,率领文武百官,来到现在的安家桥,下令“安驾”。休息片刻,然后继续东行,现在的安家桥就是当年周文王“安驾”的地方,百姓叫安家桥,一直流传到现在。
周文王“安驾”休息了片刻,然后率领文武百官又继续东行,到了现在的柳枝镇王宿,天已黑了下来,就传令在附近的村子休息了一晚。后来,百姓就把周文王住宿过的村叫王宿,并且沿续到现在还叫王宿。
从周朝那时开始,就把华山西岳庙称为上庙,把少华山西岳庙称为下庙。后来,又增加了祭拜少华山山神的次数,每年两次祭拜,分为春季和秋季,把春祭的时间定为农历三月初八,把秋祭的时间定为八月初八。这两个时间都是农耕的关键时间。后来,百姓就把下庙作为一个地方的名字传承了下来,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和八月初八作为庙会延续了下来,下庙的两个庙会历久不衰,直到现在,每逢庙会,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上会。
过去,华山和少华山是以姊妹山相称的。少华山的西岳下庙规模虽然没有华山的西岳上庙大,但是,在古代祭拜山神的作用是一样的。民间老百姓以前祈求风调雨顺,都要在少华山的西岳下庙祭拜后,再到华山的西岳上庙去祈求,这样才算完成了祭拜程序。
少华山西岳下庙,饱经历史苍桑,他的恢宏建筑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在二十世纪修建下庙中学时被拆毁,这样的文物没有保存下来,是我们华县的一大损失。建议如今县上有关部门也可以在原来的西岳下庙的原址修一通遗址碑,在“误驾”桥修一通遗址碑,在“安驾”桥头修一通遗址碑,在“王宿”修一通遗址碑,打造西岳下庙文化品牌,把这些和少华山旅游连接起来,以此来发展华州区的经济。

口述人:孙秉灵,下庙镇王巷人
文字整理:孙相祺,生于1953年5月,下庙镇王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