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孙膑坐化成仙的王家崖村

大将军孙膑坐化成仙的王家崖村

(北村)王崖村土窑洞遗址 贾平京摄 2017.10

在高塘街北一公里的大路东侧,有一座依崖而建的村子。全村分为三个村民小组,大约200户人家。村中以王姓人为主,其余有刘姓和其他杂姓。因此,村名就叫王家崖,俗称王崖子。

其实,这个村最早并不叫王家崖,而是叫孙家洞。这个名称的来由与孙膑坐洞的典故有关。

孙膑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代。他曾与大将庞涓同师学艺,但是,庞涓为人小气,嫉贤妒能,他自觉道行不及孙膑,于是想尽方法陷害这个同一师门的弟子,设计让国王给孙膑动了“膑刑”(即砍去膝盖骨的刑罚),让孙膑无法行动。后来,梁国暗中请孙膑当军师指挥军队作战,终于把庞涓射杀于马陵道中。

晚年的孙膑,归隐山林,一心学道修成正果,他栖身于洞里数年以至于坐化洞中。

相传孙膑坐洞羽化成仙的地方,就是王家崖村。孙膑坐化的洞,人们称作“孙家洞”。孙膑的后世子孙及族人就定居于此,形成一个大的村落。

赤高公路(北村)王崖村段 贾平京摄 2017.10

后来,村中的孙姓人家不断迁居外地,户数越来越少,临解放时仅存有一户。随着孙姓户数的减少,刘姓人由山西的“大槐树下”迁移到此,形成了后巷和中巷。

接着又有王姓人不断迁入,形成了“前巷”(王一组、王二组),之后王姓村民占了绝大部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本名孙家洞的村子改为王崖子,为了和东川口的“王崖”相区分,就改名为王家崖。

口述人:孙炳黎,高塘镇(北村)王崖人

文字整理:贾宝勤,生于1944年9 月,高塘镇涧峪口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