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壕村名的由来

唐壕村名的由来

在大明镇的蕴空山下,有一个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村庄,名叫“唐壕村”。村中有张、麻、陈、李、秦五大姓家族,唯独没有一户“唐”姓人家。

那么,何以取名“唐壕村”呢?

说到这里,还有一段历史的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群雄奋起,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张献忠坐镇商洛,屯兵百万,虎视关中。

为了确保争霸胜算,解决日后军需粮草供给问题,张献忠组织发动他的嫡系血亲走出商洛,北出桥峪来到今华州区高塘塬大明镇蕴空山下里峪口一带,借此人烟稀少,土地广袤又偏僻便于隐蔽之地理,在此置田屯粮扎庄,蓄积粮草以供军中急需。

(里峪口村)唐壕村东南一角 高振强摄 2017.8

为了加强对张姓族人的控制,他们按家族尊卑长幼确立为东、西、南、北四支修建张家祠庙。以堂号的形式统一组织领导,堂号领导由张姓中辈分最高、最为忠诚的有智谋者出任总族长。

堂庙修建于家族村落巷道正中。明代建筑风格,坐北向南,为三开间两进深,木架结构,南庙门正好和里峪口对接。

堂庙设有张姓各支“堂号”统领族人名位。立约每年腊月二十九至三十日为子孙后代集会祭祖日,同时,共商筹粮筹款事宜。

时日年久繁衍生息,家族不断壮大,致使宗祠“堂号”周边地域狭小难于居住,就由堂号总族长做主,留南支张姓家族仍居总堂看守家庙。东、西、北三支在桥峪口马场西空旷平坦之地购田以扎新庄。新庄仍按东、西、北方位分布居住,位居东边的叫东新庄村,位居西边的叫西新庄村,位居北边的叫下新庄(北新庄)村。

清兵入关后,张献忠兵败西南,只身逃回商洛不幸遇难。

而他一呼百应的张家族人,随着时间的更替,留守“堂号”的张姓南支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部分人家迁居到“堂号”附近的方寨等村。

张家族人尽管分散各地居住,但“总堂号”统领家族的规矩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张正贤是最后的一位总族长。民国时期,张家宗祠被改作“唐壕小学”。

由此可见,“唐壕”实乃“堂号”的演化。

口述人:张京锁,大明镇(水渠村)新庄村人

文字整理:孙引生,生于1942年9月,大明镇(方寨村)干河子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