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寺的传说

禅修寺的传说

唐贞观十八年八月中秋,唐太宗大病初愈,临朝议事,时有承务卿太常博士太史丞李淳风出班奏:“臣夜观天象,见天曜星障气媚宫。此乃四十年不遇之祸星,似有不详之征兆。臣今斗胆上奏,望主圣裁。”

此奏恰触动太宗心病,缘出大病见好,无事漫步入宫藏密室翻阅秘藏典籍,偶然翻得一记说:“唐三代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今李淳风所奏正暗合秘记,心中总觉不快,以故退朝后独诏李进宫书房议事,以秘记条交李淳风验看。

李看后思虑再三说:“臣思虑秘记暗合之数,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宫中姓者唯才人武媚娘一人,莫非天曜星定数此人。”

太宗点头言,“朕亦是此想,只是如何应对。”

又思忖良久,正色说:“以绝后患,何不拘而杀之为快。”

李听圣裁急而阻之说:“万岁莫可!想来天意如此,能安排斯人必有其用。若以杀之,后来者当以更无对策。臣有一计,不知可否应用?”

太宗令讲,李淳风接着说:“当今之计,不若选择一幽深静僻之地筑寺建坛,令其削发参禅,过三五十年之后,身老无依,仁慈自灭。不知圣意可否?”

太宗准其奏,令照而行。后高丽反,太宗亲征,此议暂时搁置。

贞观二十年,太宗东征还朝,预感晚兆将近,再次忆起此事,遂令李淳风察地绘图,选址今圣山史家湾,敬德坐地督造,工部照图施行。

时间到贞观二十二年冬,太宗因东征劳累疾发一病不起,而禅修院修而未竣。预知自己大限临近,只得诏令宫中才艺嫔妃暂落发大兴善寺为尼,待禅修院竣工后另诏搬迁。

不幸太宗病情日见沉重,终于贞观二十三年一月已时驾崩于翠微宫含凤殿,九王子李治即位。

九王子李治体弱多病,早与武媚娘私情有染,未过孝服之日,就将武媚娘从大兴善寺还俗接回宫中,废公孙而立武媚娘为“后”,把皇室奏疏批阅大权一概交由武后料理,自身逍遥玩乐,致使大权旁落武后之手。李治殁而武后废唐称帝,自号则天,唐李子弟几乎被杀虏殆尽。

“禅修院”建筑虽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目的,却作为一处巨大的工程建筑被遗存下来,经过千百年时日的磨蚀和人为兵火之灾,现已是一座孤庙。

资料来源:《武则天秘史》

文字整理:孙引生,生于1942年9月,大明镇(方寨村)干河子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