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和三义村的传说

(孙堡村)龙泉村沟口 高振强摄 2017.8
大宋开国太祖赵匡胤年轻时处于五代乱世,不得志闯荡江湖,游关东、关西寻求报国拯救民难之良策。
他入潼关、游华岳、千里送京娘来到华州,进入茫茫密林丛生之地。向前看,松柏遮天蔽日,朝后望云障雾霭。他下马漫步觅路攀缘进入高塬深处。但见层层密林掩藏田舍,茫茫无边远露峰峦。人间幽境迷恋处,峰回路转又幽深。
赵匡胤牵马左右眺望,不觉来到一处更加幽深茂密树林之中。头顶树木遮天,前进丛林密集挡道,脚下杂草横生掩没小道。只顾低头牵马觅路走,那顾四周情势急。走着走着,猛听得一阵“吱吱吱”怪声就近传来,一股臊臭气迎面而来,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战,精神一阵紧张起来。
这时,坐骑也无端受惊长嘶,后退不前。他抬头仔细四处察看,猛然看到,右前方四五十步处的一棵大树上,盘曲着一条头如大斗,目如铜铃,身似乌龙的桶粗蟒虫。那蟒虫正仰头探出足足有尺许多的舌芯子,瞪着寒气森森的一双闪光蓝眼珠看着自己。那怪声和臊气就是从蟒蛇处而来。
见此情景,赵匡胤虽说心有余悸,但久走江湖闯荡练就的豪霸之气,使他并没有因情势危难,十分惧怕。他临危不乱,果敢地抽出随身佩剑,猛地跃上一处高坎,占据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向蟒蛇发起攻击。蟒蛇见有人攻击,回身耸尾相迎,摆尾中不意把碗口粗树枝打断。
赵匡胤身轻如燕,不断躲避,收藏中发起猛攻,砍、劈、击、打,伶俐有节,蟒虫身粗体笨,三冲六卷,处处落空。三五个回合下来,蟒蛇已是耗尽周身所有精力,也没能伤着赵匡胤一根毫毛。而赵匡胤却是越战越勇,而蟒蛇只得回头蜷身,猛地向一处土穴中钻去。
赵匡胤看准机会疾步上前使足全身力气用双手将蟒蛇牢牢抓住。两厢僵持多时,猛听得“轰然”一声巨响,赵匡胤一时立足不住,向后摔出丈余之地,被摔得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但手中所攥之物还在。

赤大公路(大明社区)三义村段 高振强摄 2017.8
他猛然跃起急看,大虫不见,只见双手紧紧握着一根长约八尺、粗若把手、遍身龙磷细纹金光闪亮的紫金大棍。回看土穴,顺势闪下一条深沟,沟口深洼处涌流出一股清凉泉水,潺潺顺沟而流。
后人为了纪念赵匡胤降龙得宝留下的一汪清泉的故事,将此泉冠以“龙王泉”的美名,把“龙王泉”所在村叫龙泉村。
赵匡胤降龙得宝,心中欢乐自不待说,就近寻觅牵回坐骑,吃饱干粮,喝足泉水,慢慢觅路将要走出树林。走着,走着,只觉周围树木越来越稀少,也能看见村落和田野。突觉一道金光闪耀炫目,赵匡胤顿足细看,看见一大汉背靠大松树睡得十分香甜,身边放有一捆雨伞,那金光正是从此人身上发出。
赵匡胤深感怪异,就把马拴在树上,走近唤醒大汉和他攀谈起来。经过详细谈心,方知他就是江湖人称小金龙,以卖雨伞为业的豪侠柴荣。二人相见,谈吐十分投机,就结伴而行。
来到一个村庄,只见一卖油黑大汉同人争斗,二人即上前劝解。后在同黑大汉的交谈中得知,他姓郑名恩字子明,江湖人称卖油郎。因他生性耿直,粗鲁豪放,人们习惯称他鲁郑恩。
三人互表衷肠、情投意合,就在小村庄外黄土岗地方以树枝代香,对天盟誓,叩头结为金兰。既为兄弟,应同甘共苦,有所作为,三人商定同走投军创业之路。
日后,大宋建立,一统霸业。因黄土岗前小村庄为赵、柴、郑三结义创业之发祥地,以故改名为“三义村”。
口述人:李彦丰,大明镇孙堡村人
文字整理:孙引生,生于1942年9 月,大明镇(方寨村)干河子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