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尧村和郭村的传说

(小村)郭村 高振强摄 2017.8
(一)[17]
华州区高塘镇黄鹿峪口西侧,有一座小山丘,俗名叫“鸡子山”。它与四周峰峦各不相同,状似坟丘,坡上清一色的白皮松,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原先山顶有庙,不知建于何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遭毁。
当地民间传说,鸡子山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坟丘。
在东面一公里处分布着三个村落:沟东岸有两个,上面叫上安尧,下面的叫东安尧,沟西边叫西安尧,均是守陵人居住的地方。
三个村子合称为安尧村,取“安葬尧帝”之意。
鸡子山东北方约两公里处,有个村子叫“郭村”,因郭姓人为主而得名。
另据民间流传,这个村子开始并不叫“郭村”,而是叫“官村”。是尧帝守灵官员居住的地方。后来,这些人就定居在这个村子,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逐渐成为有近百户的郭姓人家大村。“官村”逐渐被“郭村”所代替,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
口述人:郭照谦,高塘镇小村人
文字整理:贾宝勤,生于1944年9月,高塘镇涧峪口村人
(二)[18]
有人对把安尧(窑)村与郭村村名来由和上古时代尧帝陵墓关联在一起的说法持反对意见,认为此说法无根无据,村里也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传说。只是近几年来,一些文人把“窑”字说成了“尧”字,有意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仅凭字面意思主观臆造出了村名与尧帝陵有关的歪说。
而实际情况是,很早以前,安姓人家落脚在此,在沟壑里以土崖打洞居住,日久天长后,人们将安家相连在一起的窑洞习惯称其为“安家窑”,后来被简称为“安窑”,安窑村人祖祖辈都这样称,也这样写。现存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家的门牌上也写着“安窑村”的字样。
郭村也并非有过“官村”的说法,全村分郭村南组和郭村北组,共100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户都姓郭。我想,这不知是在几百年前,源于郭氏家族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今天的村落,叫郭村或郭家村是理所当然的称谓。
口述人:郭拴民,高塘镇(小村)郭村人
文字整理:贾平京,生于1960年6 月,高塘镇腰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