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堡子水围城
我国民间曾有“秦砖汉瓦朱(猪)打圈”的说法。所谓“朱(猪)打圈”,即指明代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的号召。可见,村落普遍修筑城防工程,从明代就已相当普遍了。我舅家在赤水姚李村,他家后院就是村城墙,在高高的城墙上有一颗柏树。令人奇异的是,有一年,柏树上竟然开了一朵拳头大的鲜艳的黄花。四里八乡的人络绎不绝地到城墙上观景的场面,使我终生难忘。
到了民国时代,由于军阀混战,全国上下几乎进入土匪世界,防兵防匪防抢防盗,城墙更为重要。陕西的村落城墙,几乎全是土建。可是,在我们赤水镇赤水村水城堡子,却是连江南也少有的“用水做城墙”,即水围城,出入村子一律用吊桥。水城堡村南有一大一小两渠水,大渠是江村由南塬赤水河引来的;小渠是程高村由遇仙河引来的,但这两渠水均未注入水城堡渠水中。
水城堡周围的水是哪里来的呢?清朝道光年间,因河水多次泛滥成灾,赤水河桥上桥的下桥已被埋入沙土中。此后,赤水河和遇仙河均成为地上河,河内河外地下均为沙土,两河向四边大量渗水,赤水镇一带成为水乡泽国,水城堡自然不例外。赤水过去遍地是水,鱼虾、莲藕、水稻可赛江南。1935年,作家张恨水先生经过二华(华山、少华山)时,就曾引用1200年前唐代诗人的诗句描述曰:“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渔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多么美妙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啊!
1953年到1957年,我在水城堡小学上初小,学校与水城堡村紧邻。那时我眼中的水城堡村是四四方方的,四围的水池也是四四方方的,水池宽约八九米,水位浅处齐腰,深处两米左右。村子东西南北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均搭有小桥,桥下水连通流动,在西北角汇成一渠大水,向北穿越赤水街,与多渠大水汇合流入渭河。有一次,水城堡请外地人捕鱼。全校师生出动观看,两个像柳叶一样的船,中间有横梁结成一船,每船各有八九只鱼鹰,四五条船放入水中,船主站在自己船上的横梁上,放自己的鱼鹰入水捕鱼。一只鱼鹰只能捕到小鱼,大鱼要三四只鱼鹰在深水中围追堵截,开始由于池水清澈,这种惊险的水下搏斗,我们几乎都可看见。当几只鱼鹰抬着一条大鱼上自己船的时候,岸上一片欢呼声。据说,一条大鱼要几十斤重呢。几十只鱼鹰把池水搅得翻江倒海,不到一个小时,池水全成了浑浊的,但捕鱼并不停止……而在平时,池水平静,清澈见底,我们洗笔取水磨墨,常嬉戏于此。此情此景,有诗为证;“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碧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苎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现在,笔者已垂垂老矣,在我关于家乡的梦中,这儿是最美的。
1938年3 月,日本兵临山西风陵渡。蒋介石随即在临(潼)渭(南)二华(华阴华县)潼(关)一线布防重兵,潼关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关隘。1941年5 月,蒋纬国由德国军校毕业回国,蒋介石派他到胡宗南部队基层锻炼,胡让他到第一师报道。第一师司令部就设在水城堡小学。据赤水村今年八十多岁的老人张克家回忆:当年赤水一带驻军特别多,他正在水城堡小学上学,为设立第一师司令部,学生迁出分散学习。第一师在水城堡城池周边种花种草,并用竹篱笆隔离,真是水清花红篱笆整洁美观,这给蒋纬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蒋被任命为排长,驻守在赤水大涨庙西村。

水城堡四围的水池方方正正,显然是人工挖掘。挖出的泥土运到四池之中间地带,然后在泥土之上盖房。村中地高房高,可以防涝防潮。水池与四边地平,利于耕种。这样的大工程在封建社会,有几十户农民合作进行,亦显然不可能。据说:在明代有一个姓程的大地主,有钱有势,他结交了宦官魏忠贤,依仗魏的权势,再加上他的钱财建造水城堡。并在村中建魏忠贤生祠,立铁铸的碑子,以便朝夕供奉。后魏忠贤被捕自杀,魏党及其家人多被肃杀,据说也有逃亡到水城堡来的。我在水城堡上初小的时候,我们班上就有几个姓魏的同学。有人还说:歌颂魏忠贤的铁碑后来横在护城河之上,当作桥梁供世人走路、践踏。此话我也略有所闻,只是真假莫辨。据历史记载:以袁崇焕为首为魏忠贤立生祠的,得到魏忠贤批准的,有名有姓的全国有四十座。小小不点的水城堡这个姓程的,他也可能造了生祠铸了铁碑,但是,他为魏忠贤造生祠的资格,显然是不够的。然而,中国人媚上媚官媚权是成风的,极易造神,这个程姓人为魏忠贤立生祠,也当在世俗之中。
刘亦农
(渭南师范学院成教学院原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