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村名的传说

王圣村名的传说

传说宋朝年间,今华州区大明镇的王圣村有一位名叫王善的人,有一天,他独自一人进桥峪上山打柴,一去杳无踪迹,家人动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进山四处搜寻,都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音信全无。

百十年后,王善却如当年离家时的容颜回到村中。经他所述,人们方才知晓他当年离家上山打柴,不料迷糊中顺路独自前行,不知不觉信步攀登上洮山顶峰,来到无量祖师大殿门前,但见三位未曾谋面的老者围坐在殿门外大石桌上对垒下棋。王善因平时弈棋成癖,当时,觉得天色尚早,就顺势把扁担镰刀放于当地,席地坐在一旁观看起来。见三老在弈棋过程中,不时品味放于桌边瓦壶中的茶水,指点着黑、红棋子进、退、防、守、冲、杀的方略;他也不时端起瓦壶喝上几口。说来奇怪,这茶水入肚,顿觉不饥不渴,全身轻爽。这盘棋下得也真叫带劲。对垒者棋逢对手,进退攻杀,防守如有定数;观阵者点拨得当、评点适时。黑、红方不时对峙几成僵局,又在进退布防中突出险招、游刃有余。王善被双方的高超棋艺所叹服,直看得心满意足,如痴似迷。他早把打柴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一门心思倾注在三老棋局搏杀的胜负之中。间隙时,只见周围山间树木杂草的枝叶绿了、黄了、红了、落了、又绿了……这样翻来覆去不断变化。

(兴国村)王圣村王善人坐化的石头 高振强摄 2017.8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黑方一步退守失误,红方趁机抓住有利时机拼杀过招,终使黑将闷死宫中而收局。三老爽朗收摊离位。其中一位进庙门前提醒王善:“天时已定,当忙你的事去吧!”王善如梦方醒,想起打柴之事,起身去拿扁担、绳索时,发现它们早已朽为灰烬,仅留下镰头锈痕斑斑。王善奇异不解,想进庙去向三老细问缘由,推开虚掩的庙门进殿,不觉大为吃惊,只见蛛丝网迹悬空挂满殿堂,神座上灰尘堆积有寸,三位泥塑神像相对成坐,如谈笑激扬往事。除此,寥无一人。见此,王善惊得半响,方悟出神明点化世俗的道理。

天行有常,往事如烟,俗难知处,尽在一念。王善离庙下山,一路回到村中。离时知故,回来面目全非。经过多方寻找与口舌周折,总算找到家门。但出门相迎的竟是一位比自己相貌还老迈的男子。王善向迎者尽叙前情,言明:“我是当年离家上山打柴的王善”。只听那男子回言说:“我曾听家祖临终病危时,向家父叮嘱说,他的家祖王善因上山打柴一去不返。现已是大明朝初年,人民得以安居。时去百十年之久,一直无我太祖爷讯息。你今日来竟以如此年轻之容貌用言语戏我,我焉能信你。”言罢闭门而入,把王善拒之门外。

王善站立门外多时,想来也是难于辩白。于是,独步村外河畔,见田畔地头有一蛤蟆石,头对洮山而卧。他爬上蛤蟆石,面对洮山跪于蛤蟆石上,朝无量殿连磕三个响头,无病坐化于大石之上。

善人仙去。王氏后人念王善的开祖之功德深厚,以修家祠安先祖灵柩于大石旁,尊为“王圣人”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王善居住过的村子叫“王圣村”。

口述人:李文斌,大明镇李岩村人

文字整理:孙引生,生于1942年9 月,大明镇(方寨村)干河子村人

张书经,生于1935年8月,大明镇渔池村人

孙满余,生于1950年5月,大明镇兴国村人

李忠建,生于1944年6 月,瓜坡镇三留村人

贾宝勤,生于1944年9 月,高塘镇涧峪口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