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池村名的由来与传说

渔池村巷道 高振强摄 2017.8
渔池村,是位于华州区大明镇西南方的一个行政村,由上墉、秋花沟、詹村、渔池南场、渔池西村、渔池北垚、东洼子和渔池堡八个自然村组成。相传渔池村自立村到现在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传说在明末清初交替年间,渔池村一带人烟稀少,是一片丛莽森林区。最早有赵、王两姓人家迁居于此,后来相继有牛、吉姓人家迁来,因赵、王两姓先到扎庄在有利地势,后来人扎庄定居在稍南方位,赵、王两姓居住的地方周围筑有城墙,称其为“堡子”。牛、吉两姓居住的地方四周没有城墙,叫南场。约到大清康熙十三、四年的时候,蕴空山云禅寺朱姓和尚“普贤”带领一个刘姓道人来到“南场”,说是这个地方龙脉地运风水极佳,是建立道教教场的好地方。于是,就置地划界修筑了一座道教寺庙,取名“扶君庙”,在庙前空院中修了一个能收集白龙峪流水的池塘,池塘岸边广栽垂柳花木,使“扶君庙”的景象宏伟壮美,池塘积水清澈涟漪。

赵楚珍(1908-1962)大明渔池人,高塘地区早先学校创办人之一
多年后,池中生出一群青红小鱼,给“扶君庙”增添了新的景象和迷信色彩。有一年,高塘塬上自开春到立秋未下一滴雨水,干旱气候致使“呼烈拉”瘟疫爆发,许多人因缺医少药死于非命。
一天“扶君庙”中的道长端坐闭目念道:“天灵灵、地灵灵,九天鱼仙姑下凡,扶君庙前鱼姑显,灵药就在池塘中。”
这话传到四面八方村落,一些迷信很深重的妇女、老人带上香蜡、火表,齐集“扶君庙”前池塘边,烧香祈祷,祈求鱼仙姑恩赐圣水救苦救难。
说来也巧,据说得来圣水的人回家喝后,身上出冷汗大病痊愈。经过这一闹腾,“扶君庙”鱼仙姑赐圣水的名声传遍了整个高塘塬,人们纷纷来到渔池旁求取圣水。
这样以来,在渔池旁取水的名气愈来愈大,渔池也渐渐取代了原有的村名。以至成了今天的行政村村名。
口述人:赵国壁,大明镇渔池村人
文字整理:孙引生,生于1942年9月,大明镇(方寨村)干河子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