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村、张家山名称的传说
据说元末天下大乱,年少的张三丰自辽西入关,来到二华学道。他先上太华山,拜陈抟老祖(升仙)入门;后到少华山,追随道祖华阳真人。他入小敷峪,在40里处的千崖岭下,但见一洞奇幽,凛泉清冽淙淙,四周草木茂盛,崖壁如刀削斧砍,便深居古洞,潜心读经悟道,炼丹蓄气,习拳舞剑,得道成仙后出洞,留下当今仙人洞遗址。
张三丰来到前山东峪,见北宋熙宁五年(1072)地震中崩塌形成的半截山处,右有少华中峰,左有白崖山壁,后靠蟠龙岭,半截山凹居其中,前临白崖湖(明代大地震后叫移山湖)。站在山下远眺,山凹处云遮雾罩,日升紫气缭绕;山上松柏成林,四季鸟语花香;山前水波不兴,荷花吐丹,山侧修竹如屏,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他便在山凹地(半截山)建起碧云观,开业授道。他悟得孙碧云道术精髓,剑拳之路成套,于是,求访拜师者云集。明太祖闻之,招其入宫为官他坚辞不去,被赠予“衲衣膳果”。明成祖慕名又招,三丰仍然不就,被赐封“虚元子”,敕令“提点武当山”。

照片提供 何福善


照片提供 何福善
他这才离观,赴任武当山主持,开创了武当山武术门派。当地人便把张三丰建观练功的半截山,尊称为张家山。
张三丰在碧云观时替天行道,曾为民众做过不少善事。其山前白崖湖方圆近十里,两岸村民耕田交往多有不便,便发动弟子下山化缘,用斋款修建石桥一座,沟通了两岸往来。人们感念张三丰的恩德,称该桥为张桥。之后桥东有人开店卖茶,打点行人,逐渐聚居人多,形成了今天的张桥村落。
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556年1月23日),关中发生了8.3级大地震,震中就在华州,白崖湖被震成了大小不等的池塘,张桥塌毁。但是,张家山与张桥村名却传承至今。

张桥村独秀石景观 贾平京摄 2017.12
口述人:胡忙瑞,柳枝镇(胡村)新建村人
文字整理:刘高潮,生于1955年10 月,柳枝镇(毕家社区)王宿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