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侯与北侯村名的由来

南侯与北侯村名的由来

明朝初年,经历元朝末年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洗劫,明朝域内可谓千里狼藉,地广人稀。明政府为了改变这种人少,土地荒芜,农业税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把稠密的山西人口强制向陕西等地迁移,先后迁移十八次,办法是先集中在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积攒够一定数量后,由军队集体押送各地。

敬礼是600年前,被迫随军由山西迁入陕西的侯姓人之一。他是今华州区高塘镇北侯村、南侯村侯姓人的老祖先。敬礼是他的名讳,因为他的辈分太高了,后人都尊称他为爷。今天的南侯、北侯人大约是他的第23——25代子孙。据说,他当年来时,用担子担了两个儿子,后来分河东和河西两地居住。时间久了,逐渐形成村子,河东的村子叫北侯村,河西的村子叫南侯村。

北侯村铁箍楼神庙 高振强摄 2017.8

南侯村巷道 高振强摄 2017.8

早先,南侯与北侯村祭祖公用一个祠堂,祠堂在北侯村。

因为每年过年祭祖或清明节扫墓,北侯人故意找南侯人的茬,南侯人来得早了,北侯人说:“分烧饼比谁都跑得快,急得是摔茶壶子呀;”来的迟了,又说:“敬祖先不积极。”于是,有一年祭祖结束后,南侯人乘北侯人不注意,把敬礼爷婆的画像一卷,由水套(道)递出墙外拿跑了。从此,南侯人自己敬祖不再去北侯受气了。敬礼爷、敬礼婆的名讳没有留下来,以敬礼之称是后代子孙对他们的尊称,而侯姓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却传承着他们的智慧、美德和荣耀,依靠勤劳、友善与创新发展的理念,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平安而幸福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口述人:侯茂英,高塘镇北侯村人

文字整理:贾平京,生于1960 年6 月,高塘镇腰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