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时间不够用,很着急”

七十七、“剩下的时间不够用,很着急”

张爱玲生命中的最后十来年的有关搬家事宜,都是由林式同帮忙办理的。他是一个建筑师,与庄信正交谊甚厚。作为一个生意人,他对文学并不了解,对张爱玲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也不甚了了,但受朋友之托,他便尽力而为。中国人的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品性在他身上闪着光彩。他并不期冀有什么报答,甚至有时为张爱玲独特的性格而多费周折他也不予计较。说到庄、林二人的友情,也是一段佳话。1960年9月,林式同搭乘台北至西雅图的留学生班机到美国求学,长途飞行疲惫不堪,下飞机后一群穷学生一家住在便宜旅馆,为省钱他与一个山东口音的小伙子同睡一床,第二天一早各奔东西,也没记住对方姓名。一晃十年过去,在洛杉矶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两人意外相见,起初互不敢认,后成莫逆之交。庄信正托学建筑出身的林式同照顾张爱玲,既有他专业上的便利,更是出于对二人友情的充满信心。[7]

林式同第一次去拜访张爱玲,开了40分钟的车,还得了一张违章罚单,虽是事先约好的见面,张爱玲却临时变卦,没有开门。第二次张爱玲请他去,但只见了5分钟,她借此判断对方是否可靠。林式同在文章中描述初见张爱玲的情景:

十点整从旅社的走廊上快步走来了一位瘦瘦高高、潇潇洒洒的女士,头上包着一副灰色的方巾,身上罩着一件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8]

第三次是同去见公寓的房东,因为张爱玲需要林式同做保证人。十来年的时间,他们只见过两次面,但林式同多次为她找房子。

“垃圾事件”后,林式同得到张爱玲要他帮助找房子的电话。恰巧他设计并主持施工的大批公寓房子刚好竣工,里面有单人用的小套间,什么都是新的,张爱玲十分满意,马上搬进去了。并关照林式同为她的行踪保密。林式同又把她的意思转告给公寓经理,并嘱他不要要求张爱玲出具申请房子的各种证件,因为他知道张爱玲的各种证件都丢了。林式同还嘱咐经理,万一有急事,尽快通知他。

但张爱玲仍然保持着她的一贯作风,不到万不得已,决不麻烦他人。林式同要为她叫计程车搬家,她不要,她说她的东西十分简单。每搬一次,她都要扔掉不少东西。1989年初,公寓经理给林式同打电话说张爱玲的手臂摔坏了,用布包着像个圆球。林式同忙打电话问询,张爱玲轻描淡写地告诉他,坐火车不小心摔了一跤,没太大关系,多躺躺就好了不必担心。7月份,她给林式同信中说伤已经好了,不用开刀治疗。林式同问她身体别的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她说眼睛、牙齿、皮肤都有毛病,要看医生,不过她不想麻烦林式同帮忙。后来,公寓经理又告诉林先生,张爱玲气色不好,身体更瘦了。林式同又打电话表示关切,张爱玲仍然婉谢了对方的帮助。

林式同还帮张爱玲做了一件大好事,办好了她丢失的证件。以林式同的地址作永久地址,申请公民身份证、联邦医药保险、老人福利卡、图书馆借书证等。对此,张爱玲心存感激。她平素与人讲话,包括她的华人同胞,她都讲英语以保持距离,而跟林式同,则用道地的国语,连一个英文词汇也不带。虽然见面少,她与林式同通电话的次数却不算少。她有一次说:“我很喜欢和你聊天。”在电话中,她说林式同与日本太太一起生活,一定浪漫得要命,对他的晚上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月亮的房子十分赞赏。还谈到过中国文化如何受西方影响,旧小说中的娘娘腔十足的才子等话题。当然,两人也常谈到健康问题,林式同谈到他拔牙之后没什么痛苦了,张爱玲自言自语地说:“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从这些谈话来看,晚年的张爱玲思路是很清晰的。

1991年,张爱玲住的那幢公寓里搬来不少移民,素质很差,爱吵闹,房子弄得很脏,有人养猫引来了蟑螂虫蚁,张爱玲对此十分反感,于是在4月份给林式同写信,想搬出此地。并提出了对新址的八点要求:

1.单人房(小的最好)

2.有浴室

3.有冰箱(没有也可)

4.没炉灶

5.没家具(有也行)

6.房子相当新,没虫

7.除了海边之外,市区、郊区也行

8.附近要有火车

从这八项条件来看,她仍不喜欢做家务杂事,图个生活的干净简单。7月初,林式同为她找好了新址,是一个伊朗房东,签约时,林式同开车陪她去,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在汽车上,两人交换了对洛杉矶的印象。林式同问候了她的身体状况,她说最大的苦恼是牙齿,总是看不好。林式同注意到张爱玲的牙齿真的有点走样了,连嘴唇都受到了影响。

张爱玲还提到三毛,说她怎么自杀了,言下不以为然。林式同不知道三毛,更不知道三毛曾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为蓝本创作过一部剧本《滚滚红尘》,所以他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这次搬家半个月后,伊朗房东打电话给林式同,谈到张爱玲的一些情况:忘了带钥匙,几次把自己关在门外,要房东帮忙开门;抱怨浴室设备有问题,要房东修理;还有一些别的麻烦事。房东问林式同,这位房客怎么回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林式同告诉房东,她没有问题。还说他也做过她的房东,她按时交房租,且不爱打扰别人,清静得很。并请房东放心,有事找他好了。

张爱玲搬来搬去,为了方便,租用了两个信箱,但一般一个月才取一次信,信箱总塞得满满的,邮局很有意见。

在这幢公寓的信箱上,张爱玲用了一个越南人的名字:Phong,她觉得同公寓的中国人太多,怕别人认出她来,会引起麻烦,引起又一个“垃圾事件”也说不定。但她给房东的解释是,因为有许多亲戚想找她借钱,传说她发了财,躲也躲不开。还说Phong是她祖母的名字,在中国也很普通的,不会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