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

三、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的因素对于降低损失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的人包括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下面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其风险进行分析。

(1)乘客因素

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乘客因素如下。

1)未遵守乘客守则

部分乘客无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要求,擅自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乘车,给地铁和广大乘客的安全造成了各种潜在事故隐患。尤其是春节期间,携带烟花爆竹直接进入地铁,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部分乘客在列车运行期间,有拉门、砸窗、跳车等危险行为。因此,乘客应该严格遵守地铁乘客守则,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地铁站。

2)人为故意破坏

由于地铁的客流量大,空间封闭,疏散困难,少数敌对分子、恐怖组织或对社会不满的人,为造成轰动效应,选择在地铁内搞破坏。例如,1995年7月25日法国巴黎地铁袭击事件,2004年2月6日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人弹爆炸事件,2010年3月19日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等。因此,当有人纵火制造事端或蓄意破坏地铁设施时,乘客应能挺身而出,同心协力,勇敢而坚决地予以制止。

3)无应急技能

如果乘客平时缺乏应急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将会加重突发事件的后果。乘客在平时乘坐地铁时要注意熟悉环境及地铁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灾害发生时,取出列车座位底下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积极配合地铁工作人员的指挥,采取有效自救措施,留意车上广播,在驾驶员的指引下,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往临近车站撤离。

(2)工作人员因素

地铁工作人员应该通过上岗前考核且最新考核为有效期内。工作人员如果缺乏安全意识的培养,缺乏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识别能力和自身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会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应有条不紊地紧急处理,驾驶员尽可能将列车开到前方车站处理,这样可以依靠车站的消防力量进行救灾。遇紧急情况,列车在隧道内无法运行且需要在隧道内疏散乘客时,控制中心及驾驶员应根据列车所在区间位置、火灾位置、风向等综合因素确定疏散方向,并迅速通知乘客,组织疏散。

2.物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功能的实现,除了要依靠地铁车辆,还需要依靠地铁沿线设置的大量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通风排烟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系统,这些设备在运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地铁供电系统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由外部电源、主变电站、牵引供电系统和车站及区间动力照明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部分组成。地铁供电系统主要危险是电气火灾和触电。

电气火灾的原因包括如下: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线路、电动机、变压器超载运行均将导致其绝缘材料过热起火;导线接头连接不牢或焊接不良均会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接触不良的电线接头、开关接点、滑触线等还会进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易爆物质;电动机、变压器均配备有散热装置,如风叶、散热器等,如果风叶断裂、变压器油面下降均会导致散热不良,使电器热量累积起来。电缆沟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照明、电热器具安置或使用不当,如灯泡过于靠近易燃物等均易引起火灾。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大部分是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2)地铁车辆系统

地铁车辆在运营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列车失控、轨道损伤或断裂、列车脱轨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地铁车门的安全标志不清,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应急救援以及人员疏散;地铁列车内的座椅等材料的选择不当,易引起火灾,且产生有毒烟气,加重事故后果;地铁列车内的高压电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当,可能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3)地铁通风排烟系统

与地面建筑相比,地铁工程结构复杂、环境密闭、通道狭窄、连通地面的疏散口少、逃生路径长。发生火灾,不仅火势蔓延快,而且积聚的高温浓烟很难自然排除,并迅速在地铁隧道、车站内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抢险带来困难,严重威胁乘客、地铁职工和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造成地铁火灾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因此,地铁的通风排烟系统是整个地铁的安全运营中相当重要的设施。造成地铁中通风系统故障的原因有:在通风系统管理上的缺陷,妨碍了通风系统的正常工作(如有的风亭成了仓库;风亭进出口外侧盖商店和自行车管理室;把原可作为风道的行人出入口长期封闭起来等)。

(4)地铁给排水系统

地铁给排水系统在运行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地铁中的排水系统设置不完善,污水乱排以及污水、垃圾排入地铁隧道等会影响地铁内环境卫生;给排水管道的防腐、绝缘效果不佳,发生渗漏现象等;隧道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隧道防水设计等级过低,导致涝灾或地表水侵入;地面车站的地坪高度低于洪水设防要求;地铁给排水管道及设备有被杂散电流腐蚀的危险;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混凝土结构本身往往会产生各种裂缝或密实度不够而导致地下水的漏入或渗入。

(5)地铁通信、信号系统

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是直接为地铁运营、管理服务的,是保证列车及乘客安全,列车快速、高效运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信息传输系统。当发生异常情况时,通信系统应能迅速转变为应急通道,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提供方便。因此,地铁通信应适应地铁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满足传递语音、数据、图像和文字等各种信息的需要,做到系统可靠、功能合理、设备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当通信系统的电源发生故障或通信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等问题时,各种行车信息及控制信息不间断地可靠传输就得不到保证,从而引发事故。

信号系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保证列车和乘客的安全,实现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的功能。地铁信号系统应由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设备组成,并应设必要的故障监测和报警设备。地铁信号设备通常由闭塞、联锁、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等设备组成。闭塞、联锁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停车、列车超速防护等设备,直接维系着行车安全,一般定义为安全系统。而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列车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系统一般不维系行车安全,定义为非安全系统。地铁信号系统的不完善或地铁信号系统设备故障,就不能保证列车和乘客的安全,从而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

(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地铁站台、站厅设施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车站地面材料不防滑或防滑效果不明显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较多时,可能导致踩踏事件;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与地铁中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且会发生连锁火灾事故,不利于事故救援,使火灾事故范围扩大;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有妨碍疏散的设施或堆放物品,不利于事故救援,造成人员拥挤,使事故后果加重;车站内建筑的装修材料选用不当,会发生火灾,且产生有毒烟气,加重事故后果;地下车站安全出口的设置不当,会造成人员拥挤,引发意外事故,且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救援和人员疏散,使事故范围扩大。

在地下车站站台边设置的全封闭式屏蔽门,可以保证乘客安全,降低空调系统运营能耗,对提高站内环境舒适度都有明显作用。屏蔽门/安全门的设置应适应各种运营模式的要求,正常运营时为乘客上下车通道,火灾事故时配合地铁运营模式要求为乘客提供疏散通道。地铁在运营过程中屏蔽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下:由于地铁车门的安全标志不清,造成的机械伤人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救援和人员疏散;如果地铁采用三轨受电方式,站台仍存在电位层,站台边2m宽度范围内需做绝缘层;屏蔽门/安全门与轨道连接,使屏蔽门/安全门与轨道等电位。因此在地铁屏蔽门处由于绝缘和接地的问题,可能发生人员触电事故。

3.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期间可能发生台风、洪涝水淹、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影响,而且自然灾害还会引发次生灾害,从而造成更大的危险。

1)台风。根据对国内外地铁事故的分析,台风对地铁上面的建筑物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其破坏程度较高。

2)水灾。地铁车站和隧道大都处于地面标高以下,一方面受到洪涝灾害积水回灌危害,另一方面受到岩土介质中地下水渗透浸泡危害。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地铁车站和隧道,可以使装修材料霉变,电气线路、通信元件受潮浸水损坏失灵,造成事故。

3)地震。地铁车站和隧道包围在围岩介质中,地震发生时地下构筑物随围岩一起运动,与地面结构不同,围岩介质的嵌固改变了地下构筑物动力特征。

4)地质条件。如果地铁的某些区域内软弱地层类型多,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特别大,且规律性不强,将难以进行层位判别与对比,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局部地段存在不良地质异常体和软弱夹层,这些问题必须在地铁运营中予以重视,考虑防范措施。

5)雷电。应该根据地铁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对其雷电防护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并制订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2)社会环境

任何灾难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它是在各种内在的或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防止突发事件必须进行综合整治。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窄挤,促使部分人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近年来,地铁已经成为某些失意者制道事端的首选场所,更有甚者在失望之余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在地铁内制造灾难事故。国际上,在地铁内已发生多起恐怖主义炸弹袭击事件。

4.管理因素

如果管理上存在缺陷,同样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目前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和安全投入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

(1)管理机构职责

为了保持地铁系统长期正常运行,要求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明确规定他们各自的职责,并且管理人员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后才能持证上岗。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为方便乘客,地铁从早上一直运行到晚上,工作人员白天管理力度较强,而早晚管理力度相对较弱,都容易发生事故。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我国现状而言,亟待加快对乘客进行地铁安全教育工作的步伐。应深入宣传“地铁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努力提高乘客的安全防范和自救知识的水平。

(2)地铁安全投入

地铁运营公司应该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保障相应的资金投入。每年投入相当数量的安全专项资金,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及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加强和强化安全意识,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