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修辞:《红楼梦》语言新视野》简介
《隐喻修辞:《红楼梦》语言新视野》这本书是由.沈杏轩著创作的,《隐喻修辞:《红楼梦》语言新视野》共有83章节
1
总 序
“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第一系列”八部专著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为此感到由衷的欢欣。 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是依托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建设的福建省高校...
2
序
杏轩告诉我,她的博士论文将要出版,嘱我作序。我为她高兴,也倍感欣慰。杏轩多年的心血结晶即将面世,可喜可贺。 回想起和杏轩的相识、相交,许多情景历历在目。首先呈现...
3
目录
目 录 总 序 序 第一章 研究概论 引 言 第一节 《红楼梦》隐喻研究概略 一、《红楼梦》隐喻研究梳理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缺失 第二节 从《红楼梦》隐喻研...
4
第一章 研究概论
...
5
引 言
隐喻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课题,在隐喻视角下考察《红楼梦》语言修辞的特点之前,有必要对隐喻研究的变迁进行简要梳理。隐喻研究经历了从单一的修辞研究到多维研究的路...
6
第一节 《红楼梦》隐喻研究概略
...
7
一、《红楼梦》隐喻研究梳理
《红楼梦》隐喻研究是指以隐喻为观察点、切入点,对《红楼梦》加以探讨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根据“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的搜索结果,现有资料中最早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论文...
8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缺失
(一)缺少对原著《红楼梦》系统的隐喻梳理,相对集中翻译研究 在中国没有任何其他一部小说能与《红楼梦》所产生的影响相提并论。且不说对它的研究自成“红学”一派,又有...
9
第二节 从《红楼梦》隐喻研究反观隐喻研究变迁
...
10
一、隐喻研究变迁: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
对隐喻的运用和关注源远流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距今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西方,从公元前300年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均可以被认为是隐喻的修辞格研究阶段,...
11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的立足点
本书立足于近代西方隐喻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基点,借鉴语言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多边缘学科交融的理论,采用文学文本阐释性解读分析归纳的方法,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
12
三、其他几点说明
(一)论文所涉《红楼梦》版本的说明 1949年以来,通行的《红楼梦》版本有两种,一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伟元乾隆五十六年(1792)活字本为底本,并参考...
13
本章结语
本章从《红楼梦》隐喻研究的现状入手,梳理《红楼梦》隐喻的研究成果,探讨相关研究的缺失,并立足于隐喻研究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的变迁,重点阐述本书写作的意义、目的和方...
14
第二章 隐喻构建《红楼梦》语境
...
15
引 言
语境要素是作者写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编码的必要过程,也是读者解读作品、对小说语言进行解码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语境是理解《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核心之一。对语境的关注程度...
16
第一节 “红楼”语境简述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最早是德国语言学家菲利普·威格纳(Philipp Wegener)于1885年提出的,但之后没有引起很大反响。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林诺夫...
17
第二节 隐喻构建《红楼梦》时空语境
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的,小说家很注意设置适合人物活动的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时空语境是构成小说语境最重要的显性要素。任何故事的展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
18
一、隐喻构建《红楼梦》时间语境
时间语境,是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一切时间要素,大到时代背景,小到某个时段、时刻”。[5]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对于时间的表述是模糊却又具体的。在开篇第一回,作者...
19
二、隐喻构建《红楼梦》空间语境
与相对空泛而神秘的时间语境相比较而言,《红楼梦》中的空间语境是具体的,也是丰富的。作者采用了隐喻命名故事展开的系列空间,不仅契合了故事恢宏的叙事安排,而且也呈现...
20
第三节 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小说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体,是小说描写的对象,所谓对象语境是指小说人物主体组成的语境因素,包含表达者和接受者。隐喻除了构建了《红楼梦》的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奠基了...
21
一、谐音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红楼”梦中人的人物命名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每一种命名都离不开隐喻。其中一类是利用汉字本身特有的语音、语义的关联特性,寄寓隐喻深义于语音的表现之中,让人物命名具备...
22
二、典故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除此之外,“红楼”对象语境还通过借鉴一系列的典故,将典故的深意寓于人物的姓名之中,用典化名,引发丰富的联想。例如: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均来自唐诗名句,“展礼肆乐,...
23
三、人物关系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在相对完整的语境下,人物对话过程中所呈现的人物关系也包含某种特定的隐喻。因为语言交流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表达者和接受者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形成了两者对话...
24
第四节 “死喻”——俗语参与《红楼梦》的叙事语境
...
25
一、“死喻”与语境构建
“死喻”(dead metaphor)是指隐喻义与该词的原义已经失去联系或已经成为该词常用意义的隐喻。[23]换言之,“死喻”是隐喻的一种类型,是因其使用范围广...
26
二、“死喻”——节约叙事成本,加快叙事节奏
有着深层文化背景的“死喻”可在叙事中起到说理作用,使得叙事更加紧凑、极大地节约叙事成本。叙事场景变换的快捷和自如离不开叙事的有意中止和转换。俗语往往在中止或者转...
27
三、“死喻”——参与说理叙事,凸显人物语言特色
《红楼梦》中的俗语大部分还出现在小说人物的说理叙事中,成为某个人物语言特色的符号,起着警示或摆明道理的作用。拥有强大文化认知背景支撑的俗语总能将人物说理叙事的语...
28
本章结语
语境是理解小说语言艺术的关键。语境不仅关系着作者写作中对语言进行编码的过程,也关系着读者解读作品时解码的全过程。对语境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作品的接受限度。突破传统...
29
第三章 《红楼梦》对话中的概念隐喻
...
30
引 言
在《红楼梦》中,人物对话占据了小说的绝对比重,在个别章节里几乎通篇皆对话。根据现代语言学和修辞学对隐喻研究的统计,人们在自由交谈中使用着高频率的隐喻表达。正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