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小说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体,是小说描写的对象,所谓对象语境是指小说人物主体组成的语境因素,包含表达者和接受者。隐喻除了构建了《红楼梦》的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奠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红楼”修辞幻象之外,也构建了“红楼”独特的对象语境。
隐喻构建对象语境和艺术作品的人物命名是分不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是一种创作艺术。优秀的人物命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的第一步,恰到好处的命名往往能够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而让读者永远地记住。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塑造人物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富于个性,有的给人物起绰号,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命名,有的根据外貌或生理特点等命名”。[14]小说中的人名整体上是一个个崭新的具体概念,是与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主题相关的命名性表达。相关统计显示,《红楼梦》中一共有四百多个人物出场,上自皇妃、王爷,下至乡村老妪、丫鬟小厮。在对众多人物的命名中体现出属于自己一套的命名艺术,这就是《红楼梦》的人名隐喻。“隐喻通过词语的交换和借代,不仅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而且还成功地完成了使每一个事物都得到命名这一极其艰难的任务。”[15]《红楼梦》之所以成功,和作者破天荒地塑造了一个万花筒般的“对象语境”是分不开的。清人洪秋蕃在评论《红楼梦》人物命名艺术时指出:“《红楼》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杂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有精意,惟囫囵读之,不觉耳。”又说:“《红楼梦》一名一姓不苟如此,岂他书所能企及。”[16]《红楼梦》的人名不仅实现了姓名最基本的称谓功能,还蕴含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表现作品主题、表现人物个性与特点的隐喻式命名。“曹雪芹取的这些名字本身往往就提供了某种足以引发读者联想的物象,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