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UP-DOWN)空间隐喻

一、“上—下”(UP-DOWN)空间隐喻

“上—下”(UP-DOWN)空间隐喻是红楼对话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空间隐喻类型,这些空间隐喻的表达不是凭空捏造或者毫无征兆的,而应当是深深植根于人们对“上—下”位置关系最直接的空间感知的。对这些例子稍做分类,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空间隐喻类型:“上—下”(UPDOWN)、“高—低”(HIGH-LOW)和“内/里—外”(IN-OUT)。

首先,《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借助空间隐喻的典型例子,是通过“上—下”(UP-DOWN)空间语义关系呈现人物之间的身份关系对比:嫡—庶、主—仆。例如:

(1)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赵姨娘,第二十回)

(2)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凤姐,第二十五回)

(3)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这不越发上来了!(王夫人,第二十五回)

(4)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凑了先送过来。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有呢。(林之孝家的,第四十三回)

(5)小娼妇,你能上了几年台盘?(春燕妈,第五十九回)

(6)我倒别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柳家的,第六十一回)

赵姨娘形容自己儿子贾环的话见例(1),极其形象地表明了作为庶出的母子两人永远低人一等、矮人一截的社会地位。“上—嫡出,下—庶出”,空间语义的简单关系被移位至社会姻亲关系中,表示嫡出、庶出的区别,这种空间意义上的“上—下”之分无形中加剧了社会关系里面的主流和非主流、重要和次要的人为划分,更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生而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出身的嫡庶将成为每一个人身上难以洗刷的痕迹,永远伴随自己一生。而王夫人和凤姐的一席话,见例(2)和(3),同样采用“上—下”的语义认知,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身为嫡系的优越感和颐指气使,对庶出的贾环母子投以极端的鄙夷和不屑。在凤姐眼里,赵姨娘的地位甚至远远不及一个女仆。“上—下”空间隐喻暴露了统治阶层内部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症结所在,这种关系极其微妙、复杂,是社会矛盾的一大弊端,也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基本叙事动力之一,如宝玉被贾环烫伤眼睛,宝玉和凤姐中邪发疯(第二十五回),以及围绕玫瑰露、茯苓霜发生的系列故事。

除此之外,“上—下”空间隐喻也被用于表示“主人—仆人”“统治者—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红楼梦》描述的人物众多,但没有造成任何混乱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物的出场都伴随着一定的社会身份标记,是主人还是仆人?是奴仆中的主人,还是主人中的奴仆?然而身份的标记似乎显得有些模糊也有些矛盾,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主人,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命运真正的主宰者,似乎总有某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指挥着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获得真正独立的经济基础,都是靠别人的供养而存活着,即使是对奴仆的描写,也让读者感觉到在那样的环境下,身为仆人的主体自身并不认为那样的生活是件什么不好的事情。袭人不就放弃家人赎出自己的机会,宁愿待在贾府里永远为奴吗?也有人(春燕)为自己身为怡红院的丫环而兴奋呢,因为“这屋里的人往后都是要放出去的”。还有那个可怜的秦显家的,为了能在厨房里当差还进行“行贿”,空兴头上半天呢。

“上—下”空间隐喻深刻揭露了社会等级分化的状况,以及在此状况下的种种矛盾。“上—下”之间的矛盾固然存在,但更多的还在于等级内部的矛盾,暴露了下层奴仆自甘堕落的心理认知、逆来顺受的可悲现状。

其次,《红楼梦》人物对话借助了空间隐喻中典型的“上—下”(UPDOWN)空间语义关系来塑造人物性格,将人物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知用属于相对感性认知的“上—下”空间位置关系凸现出来,直接令人物的思考方式和个人价值判断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一览无余。例如:

(7)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晴雯,第二十回)

(8)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她兴得这样!这一遭儿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的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晴雯,第二十七回)

(9)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晴雯,第三十一回)

10)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小红,第二十七回)

以晴雯为例,例(7)和(9)均出自晴雯之口,均使用了“上—下”的空间隐喻分别对麝月、袭人与宝玉的亲密关系给予揭露与回击。“上头”一喻形象地描绘了宝玉给麝月梳头的细节,也暗指了仆人和主人没有尊卑主仆之分而一时忘乎所以的揶揄,一语双关,颇有意趣。而“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是晴雯对袭人表达不满时给予的严厉讽刺。袭人以“我们”指代自己和宝玉,以平等地位者自居,带有明显的主子口气,潜意识地违背了作为奴仆、丫环的身份角色,足见袭人的处心积虑,不安于自己丫环的身份,她一开口就被聪明厉害的晴雯抓住了口实。这是袭人和晴雯发生在“红楼”叙事中的唯一一次正面冲突,其实晴雯是言之有理的,她早看出了某些人的别有用心。《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进言,阐明“宝玉该打”的理由后,袭人在众丫环中首席丫环的位置才得到主子的首肯,所以在第三十一回的争吵中,袭人和晴雯都仅仅只是贾母指派照顾宝玉的贴身丫环,都是老祖宗的人,两人应该说是地位相当、年纪相仿的,可透过这个言语冲突上的细节,袭人的野心似乎已成“司马昭之心”。对袭人和宝玉初试云雨情的“那事儿”,晴雯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袭人才让晴雯狠狠奚落了一番。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后来彻查大观园时,晴雯成为“勾引宝玉”的替罪羊,而陷入抱屈而亡的结局,袭人是否有着告密的可能性。连号称“富贵闲人”“无事忙”的宝玉都不禁困惑:“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第七十七回)而当宝玉认为海棠开花是感伤晴雯的无辜死亡时,袭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坦露无疑了:“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晴雯的性格塑造的确从这两则“上—下”空间隐喻可略知一二,她的确“生了张巧嘴”,对身边的人和事说得十分“刻薄”,对于同为奴仆、但身份比自己低的小红同样毫不留情地进行嘲讽,小红主动接近宝玉、给宝玉倒水、主动向凤姐揽活等种种的行为,都被她称作欲“爬上高枝”的表现。可以说晴雯是一个不积极往上爬的奴才,她对自己的前途既没有袭人的“深谋远虑”,也没有小红的“积极主动”,认为“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第五十一回)这就是晴雯作为丫环的人生价值观了吧,只可惜她“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语出“上—下”空间隐喻的晴雯是“红楼”中一个鲜活的生命,透过对以上三则空间隐喻的分析,我们能较全面地把握她的认知习惯和性格特征,以及深深地感悟性格决定命运遭遇的不争事实。

再看例(10),小红因为凤姐一次临时委派的差事,而让凤姐刮目相看,从此成为当家二奶奶的使用丫环,比起在怡红院主动倒水、便遭责骂强多了。例(10)是小红思想深处推动她积极表现的原动力。她是一个懂得把握时机、表现自我的角色,在“红楼”群星璀璨的人物世界里,仅就这个空间隐喻,便足以定格小红性格特点。作者的确很擅长抓住人物的本质来刻画人物,做到“千人千面”,没有深刻的观察力和领悟力是远远达不到这等写作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