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隐喻研究的立足点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的立足点

本书立足于近代西方隐喻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基点,借鉴语言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多边缘学科交融的理论,采用文学文本阐释性解读分析归纳的方法,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读分析,描写、阐释作品中相关的隐喻现象、隐喻规律,揭示《红楼梦》隐喻的特点、隐喻的价值。本书将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隐喻现象做一次立体的、系统的考察,并从《红楼梦》经典英译本中的隐喻修辞入手,探讨译者修辞认知。

本书力求聚焦《红楼梦》中的隐喻,从隐喻语境构建、概念隐喻、隐喻叙事和辩证隐喻四个方面对《红楼梦》展开隐喻视角的解读。首先,参与《红楼梦》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隐喻统摄着《红楼梦》的时空语境和对象语境,也构建了“红楼”叙事语境。《红楼梦》的语境构建正是源于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功能。从隐喻认知视角领悟《红楼梦》精湛的语言艺术,概念隐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是一组重新解读《红楼梦》隐喻的关键词,刷新我们对《红楼梦》的隐喻解读。《红楼梦》隐喻叙事不仅表现在拥有隐喻身份的元叙事者“石头”是催生整部小说的元动力,还表现在一系列隐喻设计上:分别发挥“预叙”“主叙”和“辅叙”作用的“梦”的隐喻叙事策略,为宝黛爱情悲剧量身定制的“还泪”隐喻叙事策略,隐喻叙事最不明显但充满哲学意味隐喻叙事效果的“镜子”隐喻叙事策略等,它们共同把《红楼梦》沉重的悲剧隐喻叙事特点发挥到极致。既有现实世界冲突中的悲剧,也有现实爱情破灭的悲剧。《红楼梦》在作品谋篇布局、人物设计和细节描写中,蕴藏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阴阳辩证思想。阴阳辩证思想既是解读作品的总纲,也体现在具体的隐喻修辞设计上,体现在小说隐喻化的辩证修辞艺术中:虚实辩证的整体构架、雅俗辩证的语言风格以及悲喜辩证的主旋律。《红楼梦》隐喻化的修辞特点决定了《红楼梦》辩证的阅读模式,即隐喻式的阅读模式。同时,本书还对《红楼梦》经典英译中的隐喻修辞加以关照,探讨译者修辞认知的重要性。

本书力争不仅从微观角度探讨《红楼梦》隐喻艺术,也期待从较宏观的辩证哲理角度阐释《红楼梦》隐喻艺术,以形成隐喻视域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系统研究。以下是该研究力图实现的研究意义,也是笔者最本真的研究心愿:

1.对《红楼梦》隐喻现象做较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完善《红楼梦》隐喻研究整体框架。如前面所述,《红楼梦》自身的隐喻特色以及隐喻研究近代以来取得的理论突破,为补充和完善《红楼梦》隐喻研究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本书的写作初衷就是使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成为实践上的真实,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也是笔者在治学道路上力求做到的尝试和突破。

2.体现《红楼梦》研究跨学科的特点。一直以来,《红楼梦》的考证和索隐研究几乎占据了《红楼梦》的学术空间,也吸引着红学兴趣爱好者的眼球。本书的写作视野力求融合语言学、文学、认知心理学等边缘学科,从隐喻视角对《红楼梦》语言做系统探讨,揭示《红楼梦》深刻的隐喻奥秘和隐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