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的和平心理张力: 国际视阈下的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简介
《“中国梦” 的和平心理张力: 国际视阈下的和平心理模式研究》这本书是由.刘邦春著创作的,《“中国梦” 的和平心理张力: 国际视阈下的和平心理模式研究》共有105章节
1
序
郭永玉 这本著作是与我合作的博士后刘邦春的一部新作。我做过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也是她的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我知道,这是一部耗费了她七年心...
2
前 言
和平是人类的梦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战争与和平是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问题。20世纪末在心理学内部兴起的和平心理学,主张从研究人性与和平的内在关联出发,运用...
3
目录
目 录 序 前 言 绪 论 第一章 和平心理模式理论 1 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生成背景 1.1 和平的呼唤:社会背景 1.2 和平的追求:哲学基础 1.3 和平的渴...
4
绪 论
和平是梦想,表达出人们最想要的好生活,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战争与和平是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21世...
5
第一章 和平心理模式理论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人类历史中却充满着无数的战争与暴力冲突。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的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一战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
6
1 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生成背景
和平心理模式研究是和平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平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心理学领域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前沿领域,是一门研究社会文化历史脉络中有...
7
1.1 和平的呼唤:社会背景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时代。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资本家只维护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导致了二次世界...
8
1.2 和平的追求:哲学基础
西方和平心理模式研究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哲学滋养。一是西方传统和平哲学思想,二是宗教和平哲学思想,三是后现代对话和平哲学思想。 1.2.1 西方传统和平哲学思想 ...
9
1.3 和平的渴望:心理学奠基
从表面来看,近年来心理学对和平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我们发现,心理学的和平转向并不只是顺应了21世纪时代的要求,而是有着深厚的心理学渊源。由古至今,众多心理学先驱...
10
2 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的发展历史,有心理学家倾向于以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战争与和平发展历史为背景,以西方热爱和平的进步心理学家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持有的和平观点为...
11
2.1 热战中的孕育阶段
20世纪初,心理学家詹姆士对如何促进社会和平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他主张在年轻人中间组成类似于军队的和平组织,作为替代战争的“道德等价物”(moral of eq...
12
2.2 冷战中的萌生阶段
在美国国家内部,由于贫富差距的加大、种族冲突的增多为心理学家缓和群际冲突提供了研究空间,以奥尔伯特为代表的改善群际关系的研究促进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和平发展。 在国...
13
2.3 后冷战时代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在和平心理模式发展过程中,有两件重大事件促进了和平心理模式的正式形成。第一个事件是1991年,美国心...
14
3 和平心理理论模式
传统和平心理理论认为,战争、暴力不在场、或者武装冲突的消失,就是和平状态。和平心理工作者应该主要关注如何预测战争风险、裁军、如何防止意外战争、如何防止核扩散,以...
15
3.1 三维和平本质理论模式
挪威和平心理学家加尔通(Gultung,1980)在吸收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将和平视为与个体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等密切相关的一项基本人权...
16
3.2 和平文化理论模式
文化是指同一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美国和平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和平心理模式研究项目主任、美国和平心理模式会前会长Jose...
17
3.3 和平建设理论模式
Christie(2008)等人在倡导积极和平基础上,建构了过程式多维积极和平理论模式(A Multilevel Model of Positive Peace...
18
第二章 由群际冲突到群际和谐:群际和平心理模式
群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家W.G.萨姆纳1906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他认为,群际关系是指本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社会心理关系。他的核心理论观点是:本群体中的人处于...
19
1 群际冲突产生的心理根源
群际冲突源于对精神分析个体投射冲突论与习得冲突论、认知冲突论、需要冲突论的反思。...
20
1.1 投射冲突论
关于群体冲突产生的心理根源问题,早期的心理学家倾向于从个体人格内部进行研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坚持人性恶的观点,认为个体的人格中的本我部分,是人格中与生俱...
21
1.2 习得冲突论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群际冲突源于后天的社会习得。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E·博尔丁(KennethE.Boulding)认为,个体孩童时期的经历与文化的习...
22
1.3 认知冲突论
群际冲突观点主要体现在20世纪70年代Tajfel和Turner(1979)的身份认知冲突论。他们认为,个人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满足积极的自我身份或者减少不确定性...
23
1.4 社会需要冲突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群体冲突并不是源自人的攻击本性,也不是后天习得,而是由于后天社会环境不能满足群体的需要造成的结果。比如,群际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艰苦的...
24
2 和平化解群际冲突的主要观点
出于对投射冲突论、习得冲突论、认知冲突论的批判与吸收,在吸取需要冲突论观点的基础上,和平心理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和谐群际理论观点。...
25
2.1 注重研究促进群际和谐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和平心理学家有着不同于本能冲突论与习得冲突论的人性观。他们认为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群体冲突并不是源自人的攻击本性,也不是后天习得,而是由于后天社会环境不能...
26
2.2 强调研究人类促进群体和谐的创造性
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群体冲突的结果是暴力还是和平,主要取决于人们采取的冲突解决方式。和平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创造性地、积极地和建设性地冲突化解与管理能力,也具有促...
27
3 群际接触和平心理模式研究
...
28
3.1 群际接触理论内涵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美国群际冲突具有深入的研究。出于对人性本善的乐观态度与群际认知理论假设,也结合了勒温等人群体动力理论研究,奥尔波特认为人...
29
3.2 最佳群际接触条件
Allport的接触假设认为,并不是任何条件下人的任意接触行动就可以减少群际偏见,能够减少群际偏见、产生良好效果的群际接触需要满足四个最佳条件。 3.2.1 平...
30
3.3 群际接触产生的心理变化
群际接触促使成员发生四个相关的心理认知变化过程(陈晶、佐斌,2004)。 3.3.1 认识外群体 群际间的友好接触,为群体提供了了解外群成员的良好机会,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