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地方形象塑造和平心理叙事传播模式

7.3 地方形象塑造和平心理叙事传播模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分布在不同的家庭、社区、区域中。具体到不同区域,“中国梦”会有不同的具体诠释,也就是“地方梦”。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亮相后,国内曾出现了地方形象宣传片热潮,不少地方形象广告都遵循名人、美景、美食、传统文化的套路,存在同质化现象。这些形象宣传片所传达的形象可识别性不强,没有较好地实现地方形象的差异化表达。

可喜的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区域形象的故事化传播,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来推广自身形象,而不是空洞无力的口号或广告语。如成都制作了《CanDo!Chengdu!》(成都,都成)系列广告,通过GE、Intel、马士基三大国际品牌,以及熊猫形象,讲述了三大品牌与成都的故事,塑造了成都高效、创新的投资价值形象。

此外,武汉、苏州等地也纷纷通过微电影的形式讲述动人故事,塑造城市形象。武汉市首部城市微电影《岸边的记忆》由武汉市江岸区团委打造,将江岸区的重要资源巧妙嵌入故事中。2013年1月,苏州市推出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将男女主人公设定为苏州摄影师李雷和新加坡人韩梅梅。影片从外地人韩梅梅的视角讲述苏州故事,将苏州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经济发展、教育底蕴巧妙嵌入故事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形象塑造还存在一窝蜂的倾向,故事讲述质量参差不齐,但故事化传播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故事化传播的大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