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玉

这本著作是与我合作的博士后刘邦春的一部新作。我做过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也是她的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我知道,这是一部耗费了她七年心力的力作。该书紧紧抓住世界和平心理模式建构这一根本主题,试图全面深入地梳理和评析世界视阈下不同和平心理模式的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各自的贡献与局限,确立系统的和平心理模式,勾勒比较全面、清晰的世界和平心理模式发展图景。因此,这是一部反思、解读和平心理模式的著作,又是一部深入思考、探索和平心理学乃至心理学发展道路的力作。视野开阔,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充满着无数战争与暴力冲突。战争与和平如同一对孪生子,也是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问题。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文字记载的3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平民死亡约65万,直接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大约有60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其中包括约有2000万名士兵,4000万名平民,约1.3亿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万亿美元。战争中无数家庭破碎,战争孤儿无家可归,母亲为战争中死去的孩子哭泣,从这个角度上说,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绝对意义上的胜利国。二战结束,人类期待中的幸福和平并没有如期到来,美苏争霸,核武器竞赛升级,世界人民处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焦虑和恐惧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局部战争、种族冲突连绵不断。当年的南非,实行世界上最极端的“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实行残酷剥削和严厉的暴力镇压。1994年爆发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胡图族对图西族和胡图族中的温和派人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约100万人死亡,震惊世界。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换,战乱纷争,伤亡难以计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中国失败,割地赔款,中国近代史成为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伤亡人员超过3500万,终于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一起取得了胜利。外敌终于投降了,中国人自己又打起来。这在历史上没有过,但是仅从内战而言,中国历史是屡见不鲜的。曾经有一种历史观说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农民起义的历史,这观点显然片面,但也从一种角度揭示了中国历史的规律性,即所谓一治一乱的周期性循环,治就是专制体制的确立与巩固,继而兴盛,然后腐败难以遏制,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内战爆发,大乱大治,改朝换代,从头再来。中国人爱好和平,但又摆脱不了这种周期律。稳定压倒一切就是这一魔咒的体现。和平,何其难啊!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心理学家基于对人性与人类行为的规律的认识,一直在探索战争的根源以及通向和平的可能性。Sigmund Freud在与爱因斯坦的通信中,试图揭示战争发生的心理机制;ErichFromm剖析了纳粹崛起的社会心理基础,提出了自由与安全感的悖论,拥护独裁统治及其战争行为是民众渴望安全感的体现。20世纪末兴起的和平心理学,从研究人性与和平的内在关联出发,运用多元化方法,主张充分调动人类创造和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防止暴力发生,和平化解冲突,创建和平文化,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和平心理建构的模式,反映了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刘邦春博士曾师从于对于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有深厚研究的彭运石教授,受过湖南师范大学浓郁的心理学研究氛围熏陶,受到了系统的心理学训练,有过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还在华中师范大学做过心理学博士后研究。她的学术成长历程确保她的研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著作、论文呈现出思路清晰、思维严谨、论述有力、行文流畅、具有创新性等特点。这部著作,既有对和平心理模式研究的社会生成背景的回顾,又有对和平心理哲学的批判与反思,更有对心理模式理论的深入探讨。她并没有沉浸在虚拟的乌托邦式的和平憧憬中,做空洞的和平心理研究,而是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心理现实问题出发,对世界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典和平心理建设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剖析世界视阈下的和平心理模式建构。该著作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对不同社会和平心理模式、热点地区和平心理模式、国际和平心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华民族的和平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以当代中国和平心理活动实践为基础,从而为中国和平心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刘邦春为人谦和,待人真诚,踏实勤奋。近年来,她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承担部队高校心理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刻苦专研,潜心治学,在和平心理学研究之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深信,未来的治学道路上,她将走得更稳、更远。我更深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学研究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地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