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传播模式:和平心理叙事
心理叙事是具有浓郁的后现代色彩的现代心理沟通方式。正如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心理叙事专家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地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心理叙事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运用适当的方法,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当事人的生命故事,反映的是当事人的生命态度、生命要求和生命抉择。同样的事实,因为不同的解读,就会释放出不同方向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历史的痕迹,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积极的资产被发现,向上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心理叙事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心理捕手。和平心理叙事的目的就是通过故事讲述,促进人们相互理解,达到心意相通,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与发展。
和平叙事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平叙事心理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及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们认为压榨生命的知识和故事中区分出来,帮助他们挑战自我觉得受压抑的生活方式,心灵变得更舒展,更乐观,更健康。和平心理叙事承认环境、互动以及意思的社会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根据不同的和更倾向的关于个人自我的故事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平叙事心理活动有助于获得深度心理资料。叙事资料作为数据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深入剖析而揭示出一般的规律或独特的意义,探寻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和平心理叙事还可作为干预手段在研究中使用。叙事把人与事分开,以人性的眼光看人,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叙说生活故事的过程中,也就审视了自己。这种反思或审视是一种内源性的干预,使我们自律,变得对我们的生活负责。叙事心理让我们懂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叙事心理的目的不在于控制,而是相互理解。理解,能让世界更美好,更和平。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叙事、善于通过故事讲述实现和平目的的民族。古代墨子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到楚国为楚王模拟、演示战争后果,成功劝阻楚王不要攻打宋国。近些年来,中国和平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但中国似乎还未能轻松驾驭和平叙事的方法,未能树立中国这个和平大国应有的形象。“中国梦”是和平之梦,是世界大同之梦。如何通过和平心理叙事,传播“中国梦”承载的和平正能量,是一份需要慎重回答的重要考卷。“中国梦”对于国内外民众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用一段段的政治理念来阐释“中国梦”,未免单调枯燥,难以如心。运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讲述“中国梦”的和平理念,能够入心入脑。文学和平心理叙事模式、地方形象塑造和平心理叙事模式、政治和平心理叙事模式、国际和平心理叙事模式等新型和平心理叙事模式的兴起,为传播“中国梦”的和平声音,树立中国和平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