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群际接触理论内涵
2025年08月10日
3.1 群际接触理论内涵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美国群际冲突具有深入的研究。出于对人性本善的乐观态度与群际认知理论假设,也结合了勒温等人群体动力理论研究,奥尔波特认为人本性是善的,友好的,人具有展开友好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的愿望。之所以存在群际冲突,是因为不同民族与种族间缺乏足够的、充足了解对方的信息,或者存在着错误的信息,导致敌意的刻板的产生。他称这种信息缺乏或错误信息是过失无知现象(faulty ignorance)。
怎样改善群际关系,促进群体和谐呢?奥尔波特认为,更多接触机会,为群体双方提供获得新信息、澄清感知错误的新情境,也为双方获得新的群体形象提供学习机会(BenAriR,AmirY.,1988),因此,这种群体间的交往可以削弱不同社会群体多方面的敌意与对抗,比如文化认同方面、语言方面、信仰方面、肤色与国籍等,也能减少他们相互持有的敌意的刻板印象、相互间的反感与不相容。并提倡更多的群体间平等的交往来改善群体间的关系(李森森,龙长权、陈庆飞、李红,2010)。简单讲,更多的接触机会意味着更少的民族或文化冲突结果(MB.Brewer,S L Gaertne r.,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