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戴维营和平心理模式过程

1.2 戴维营和平心理模式过程

正是由于卡特总统发起的一个私人活动,才使此次会晤发生实质性的转机。

当时卡特总统为了回应贝京的要求,将贝京、卡特、萨达特等三人在戴维营会议的合影签名转赠给贝京的孙子。卡特总统在照片背面亲笔写下贝京几个孙子的名字,把相片递给贝京时,中东和平转机出现了,卡特总统是这样回忆的:

“我把相片给他[1]。他接过去,向我致谢。他低头一看,最上面的照片上写着他几个孙子的名字。他念了名字,接着便一张张地看了起来,边看边念出我写在相片背后他几个孙子的名字。他的嘴唇哆嗦了,眼眶里含满泪水。他给我讲述了每个孩子的一些情况,聊到最心爱的那个孙子的情况时,他的话语更多了。我们安静地聊了几分钟,谈这些孩子,也谈到战争,语气里充满着感情。”(James Carter,1962)

《埃以和平协议》签署现场图片

很快,贝京暗示卡特:愿意签署协议。终于,在1978年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另一份是《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这两份文件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这项协议直接促成了1979年《埃以和平协议》的形成(签署现场参见上图)。戴维营和平进程终于以和解、一致和相互尊重的记录而告终。

尽管“戴维营协议”遭到了阿拉伯多数国家和巴勒斯坦人的反对,但总体上,埃及还是履行了协议,有过一段时间的“冷和平”。2001年以色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5%的人支持当年签订的这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