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主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人们的经济观念以及当前所处的经济制度、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经济环境是环绕在人周围的物质经济要素总和,具有客观实在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为促进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摒弃生产关系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尤其是暴富、贫富悬殊等社会现象,解决好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坚实的经济后盾,避免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一)生产力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只限于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更进一步追求精神文化的提高,在客观上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改善,整个社会呈现繁荣、充满活力的景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生产关系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为核心的。这种所有制关系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关系的重新确立,也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向、目标等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的变化。经济所有制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核心内容。生产关系不同于其法律形态,它是人对再生产条件的关系,是人们把生产条件当作他们的意志支配领域而发生的一系列关系行为,必须借助于现实的经济过程才能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以私有制为基础,在这种生产关系所有制中,人们的利益互相冲突矛盾,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追求一己之私利而辛苦劳作,在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选择的是自身利益。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估计集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各个利益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由此可见,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科学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技术的发展更是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先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先进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了更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转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新要求,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