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是针对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危害而言的。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往往心理不健康,长此以往,网虫大学生身体素质也欠佳。网络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只有通过网络安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行为,才能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监管
在大学生网民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只是对皮毛的网络知识有所了解,他们没有系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不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操作,网络技能水平较低。同时,青年大学生自身情绪较为激烈,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于网络世界中的负面东西还未清楚认识到,头脑中几乎没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网络自律水平很低,难以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除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外,高校还需要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政府要联合通讯部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加大监管力度,借助技术和法律手段,共同营造一个尽可能纯净的网络环境。如我国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最近推出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游,期望能够减少大学生网络沉迷的现象。
(二)为学生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有效应对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身有强大的网络防御能力和保护能力。例如网络安全能力,网络安全技能是学习者在网络中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快速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来保证网络信息不受侵犯。要想提高网络安全能力,高校就要努力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网络安全技能和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在网络信息中搜索有用信息,选择正确信息为我所用;要熟悉相关防病毒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应用,不断积累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经验,并注重培养学习独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网络安全技能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强化自主约束意识
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技术教育属于外在手段,技术监管手段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万能的,还需要从更多方面努力,尽量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危害。除了外在手段之外,还要从大学生自身做起。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自主约束意识是另一项重要措施。高校要从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规范引导几方面入手全面建设网络文化,以积极应对网络时代挑战,并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主动出击,扬长避短,赢得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个人必须明确其在保护网络安全中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责任,真正强化学生的自主约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