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潮流的政策引领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潮流的政策引领

(一)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当前,要围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一,要明确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加强。在此过程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集与区别,也加深了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解。实践证明,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更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二,要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队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二者的结合关键在于队伍。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心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丰富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初步经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职队伍建设,配备必要数量的人员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此项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号召和鼓励其他方面人员适当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各方面的特长和优势。要支持和指导学生骨干组织朋辈教育,搭建基层信息网络,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各方面队伍要互通信息,加强配合,形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形成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和干预的工作体系。

第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研究。如何紧密结合,既是认识问题、行动问题,也需要加强工作总结和研究。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总结实践经验,注重开展理论研究。要研究二者结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研究二者结合的关键环节,确保工作有效开展。要研究二者结合的方法途径,真正做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要通过工作研究,进一步解决那些难点、焦点问题,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突破瓶颈,获得长足发展。

(二)全面贯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应该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贯穿到人才培养各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现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第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应该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探索实践经验。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研究,推进这项工作。

第二,这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党员质量也不断提高。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党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作为极富活力、创造力的群体,加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通过对广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第三,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更要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现实,结合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理论研究,产生一批理论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理论支撑;也要发挥高校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组织优势,科学规划,大胆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全面、深入、创造性地贯彻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

【注释】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5.

[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7.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