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庭环境的创建

三、良好家庭环境的创建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要优化家庭环境,首先要从父母的表率做起。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保证子女身体的健康、安全和正常发育,还要传授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父母起着主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师之以范”,以其身教代替言教,运用榜样的力量强化父母的威信,使子女从内心迸发出强大的道德力量,这有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家庭和睦

良好的家教必然出自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生活环境。我国古代特别重视“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务,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受到熏陶、感染。我国近代教育家朱庆澜认为,要搞好家庭教育,必须首先把整个家庭治理好。他说:“家庭教育的担子,不但在做父母的身上。做父母的想教成一个小孩子先要把一家子的弟兄妯娌人人都劝好教好,完完全全做成个好家庭的样子,小孩才会好的。”[1]要使家庭幸福和睦,首先要处理好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夫妻的感情融洽,长辈和晚辈、双亲和儿女之间应有一定的礼节,相互信任和尊重,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理解的良好家风。

(三)注意家教艺术

家庭环境的优化,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家教艺术,因为父母自身的良好内涵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形成和谐统一的力量有效地影响子女。家教艺术可归纳为爱要得法、教要及时、严要得体。父母爱孩子,这是人的天性。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产生变父母的要求为孩子行动的推动力量。然而,爱要得法,不是怎样的爱都有积极作用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母都特别爱自己的子女,但不见得都能教育好子女。如果父母的爱过了分,失去理智的调节,甚至成为溺爱,这不是真正的爱。

此外,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不应强加父母的意志、滥用父母的权威。当孩子犯错误时,要耐心帮助分析、认识错误,使其感到自责和内疚,而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合理安排家庭经济

家庭经济状况是家庭环境优化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的家庭经济条件日益好转,收入逐步增多,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可以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的子女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成为“花花公子”“娇娇小姐”。因此,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子女的教育而言,关键在于家长是如何对待、使用和安排。如果适当加强孩子营养,在开发孩子智力上多花点钱,创造一些必要条件,这是应该的。如果家长对于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陷入盲目性,不能科学地安排并合理地使用,给孩子提供过于优裕的生活,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家庭经济如何支配,对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家长管理家庭经济生活要有计划性。如果家长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这对子女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其次,要让子女参加家庭经济管理,在其过程中,培养参与的意识,从中学会管理与支配家庭生活,养成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