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物质环境

一、学校的物质环境

校园充满文明的、艺术的、智慧的、道德的气氛,构成一个美的整体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完善、思想的培养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整个校园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以使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富于教育性,使整个学校的物质环境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全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的物质设施

校园的物质设施属于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范畴,主要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如校舍、运动场地、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再详细地划分,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宿舍及它们的内部设施,校园绿化,道路等其他环境设施,以及校办工厂、农场,等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又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校园的物质设施,不同于工厂、农场、街道、机关,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行为。学校的物质设施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求知欲望的激励。学校建筑及室内外的布置都应与教育目的相配合,体现教育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的教室、教研室、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报告厅等是日常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在这些场所悬挂科学家、学者、名人、政治家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悬挂他们的生平简介及名言警句,能够发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引导学生去正确理解人生的重要作用。

二是优良品质的陶冶。学校、家乡、祖国,由小及大,连接成一体。学校建筑及其各项物质设施,无论是古老的、普通的,还是现代的,都是现实的反映。传统的建筑意味着祖国发展的历史,可鼓励学生奋斗、进取;现代的建筑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想象未来。此外,宁静的地理位置,精巧的校园布局,雅致的装饰,整洁的地面,小桥流水,假山喷泉,鲜花林荫……校园环境的优化、绿化、美化、园林化,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意境,置身于美的校容校貌之中,自然会生发留恋校园、乐于学习生活的缕缕情丝,同时必然也会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感,形成全面发展的身心思想。

(二)校园物质环境的美化

学校的物质环境对学生身心思想的全面发展具有熏陶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它具有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学生会为自己学习生活的物质环境而感到自豪,同心协力为校争光,时时处处维护和提高学校声誉,这样他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性,完善自己的人格。

美化了的校园物质环境总是以整体的风貌构成某种喻义的符号,无声地、长期地辐射出学校倡导的思想、风范和审美准则。经常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总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无意地或多或少地接纳某种教育、影响和同化。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优美、艺术、文明、道德的气氛,都富于教育意义,使人一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幽雅、秩序井然的感觉。在美化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学校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热情被激发,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优良品质得以培养,全面思想得以形成,这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