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学有关理论
(一)政策设计理论
政策学中关于政策设计和决策的理论多元多样,主要是基于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策问题探讨,其具体做法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更无法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照搬照学。不过,其中一些理论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在政策设计中,突出了问题意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也要有一个由头,即要基于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因此,能否抓住关键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而言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者要增强发现问题和筛选问题的主动性,及时了解问题信息,准确判断问题的存在,区分问题性质,从而正确启动政策设计。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要保证问题获取渠道的畅通。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政策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被政策制定者所感知,才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从政策环境创设的主动角度来看,政策制定者也要使问题的获取渠道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问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也是一个动态解决问题的过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并强调了政策设计过程中理性解决问题的难度。渐进主义政策制定理论倡导者查尔斯·林德布鲁姆在《“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中,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理性模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拒绝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大多数的决策制定过程是理性(完全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既要有理性的追求,多去探询可行方案,立足系统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也要合理采取渐进调试的行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优先解决突出的问题。
(二)政策执行理论
政策执行情况决定着政策的效果。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五花八门,各种理论都试图建立相应的变量或模型。但是,政策执行理论都会重点研究政策执行的有效实施,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所要重点强调的方面。政策执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决不应该仅仅指相关政策的制定,同样也要重视推动政策的执行。只有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第一,重视执行资源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根本保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者,不能被动坐等资源。对于客观资源,要积极向各方面争取。作为执行资源的一部分,执行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增强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主动掌握执行情况,科学推进政策执行。
第二,融合不同的执行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理想选择。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在强调政策制定者权威的同时,也割裂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限制了政策执行者主动性的发挥。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给予基层政策执行者自主空间,但忽视了政策制定者在政策执行中的统筹作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在推进政策执行过程中,要融合上述两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优点,既要从顶层角度加强宏观统筹协调,督促基层完成规定动作,也要鼓励和允许基层结合实际做出与政策目标一致的自选动作来。